遗传

• 编委推荐 •    

Nature Cell Biology │ Rpl12——核糖体自噬中的关键保守受体

许鑫璘,李珊珊   

  • 收稿日期:2025-02-18 出版日期:2025-02-19 发布日期:2025-02-19

  • Received:2025-02-18 Published:2025-02-19 Online:2025-02-19

摘要: 核糖体是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其组分在快速生长的细胞中占比较高,核糖体稳态对细胞功能至关重要。在营养充足时,核糖体促进蛋白质合成以支持细胞生长,而在营养缺乏时,细胞通过自噬降解核糖体并回收资源以维持生存。核糖体自噬(ribophagy)是一种选择性自噬过程,通过降解核糖体来维持细胞内的蛋白质稳态。尽管此前已发现NUFIP1作为哺乳动物中的核糖体自噬受体,但其在酵母和线虫中的同源物缺失,提示可能存在更为保守的机制。2025年2月11日,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易聪课题组的研究论文(doi:10.1038/s41556-024-01598-2),揭示了Rpl12作为一个在多个物种中高度保守的核糖体自噬受体。研究团队结合GST-pulldown、质谱分析及酵母双杂交等实验手段,鉴定出Rpl12在饥饿条件下通过Atg1介导的磷酸化与Atg11结合,从而触发核糖体自噬。进一步研究发现,Rpl12介导的核糖体自噬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及寿命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核糖体自噬缺陷会导致细胞对饥饿和病原体感染的敏感性增加,进而影响线虫和果蝇的生长发育和寿命。此外,Rpl12过表达能够显著改善果蝇因饥饿、衰老或Aβ积累引起的运动缺陷,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核糖体自噬的保守机制,还为理解细胞在应激条件下的适应性反应提供了重要线索。Rpl12作为核糖体自噬受体的发现,有望为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推荐人:许鑫璘,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