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郭奕斌,潘宏达,郭春苗,李咏梅,陈路明 %T 中国人Ⅱ型MPS家系IDS基因的一种新突变的鉴定 %0 Journal Article %D 2009 %J 遗传 %R 10.3724/SP.J.1005.2009.01101 %P 1101-1106 %V 31 %N 11 %U {http://www.chinagene.cn/CN/abstract/article_1894.shtml} %8 2009-11-10 %X

为了研究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以便为今后的产前基因诊断等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文章先采用尿糖胺聚糖(GAGs)定性检测法对疑似MPSⅡ的先证者进行初诊, 然后采用PCR、PCR 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突变检测。在检出IDS基因c.876del2新突变后, 对随机采集的120例正常对照和其他非II型MPS患者包括MPSⅠ, Ⅳ, Ⅵ三型的病人共15例的IDS基因exon 6进行序列分析, 同时采用不同物种突变点序列的保守性分析法, 以及直接测定患儿及其家庭相关成员IDS酶活性的方法对该新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 先证者尿检呈强阳性(GAGs +++); 其IDS基因exon 6编码区内存在c.876-877 del TC新缺失突变, 为半合子突变, 而其母、其姐为杂合突变; 正常对照和其他非II型MPS患者的IDS基因exon 6的检测结果均未发现该突变; 不同物种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显示: c.876-877 del TC突变所在的位置即p.292-293的苯丙氨酸(F)谷氨酰胺(Q)高度保守; 酶活性测定的结果显示: 先证者的IDS酶活性仅为2.3 nmol/4 h/mL, 大大低于正常值, 而其父的为641.9 nmol/4 h/mL, 其母的血浆酶活性为95.8 nmol/ 4h/mL, 其姐的为103.2 nmol/4 h/mL。说明所发现的c.876-877 del TC缺失移码突变是一种新的病理性突变, 是该MPSⅡ患儿发病的根本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