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 ›› 1982, Vol. 4 ›› Issue (6): 9-12.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亚硝基呱对苏芸金杆菌晶体和芽抱的影响

刘志成; 鲁迎新; 肖喜凤; 马小惠   

  1. 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长沙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1982-11-28 发布日期:1982-11-28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1982-11-28 Published:1982-11-28

摘要: 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作为高 效、无公害农药用于防治农、林、果、蔬害虫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1]。近年来,为了提高苏芸金杆 菌对昆虫的致病力,国内外不少学者研究了 苏芸金杆菌的伴袍晶体与杀虫毒力的密切关 系[2],并通过自然筛选或遗传育种方法不断获 得了新的变种和高毒效菌株[3,4,10,11]。我国1975 年从美国引进B. thuringiensis var. kurstaki (HD-1)以来,已较广泛地应用于生产[5],但对 原有菌种进行改良尚无报道。我们用化学诱变 剂亚硝基孤(NTG)处理HD-1菌种,获得了一 些诱变菌株,并研究了NTG 对苏芸金杆菌晶 体、芽抱以及诱变后对昆虫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