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 ›› 1988, Vol. 10 ›› Issue (1): 12-16.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鸡的血型研究VIII.滨白鸡品系间种群关系分析

程光潮 吴丽城 张婷 刘坤凡 段章雄 杨山 刘文超 李齐华 朱大海   

  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东北农学院畜牧系,哈尔滨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1988-02-10 发布日期:1988-02-10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1988-02-10 Published:1988-02-10

摘要: 在家禽生产上,为了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国内外一些研究工作者应用免疫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分析家禽品种或品系的群体结构和遗传相似性与亲本选配和杂交配合力的联系,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冈田育穗等(1978)通过对鸡的血型抗原、血浆脂酶和碱性磷酸酶等18个基因位点的分析,论证了日本选育的蛋用商品鸡农林-101四元杂交组合的遗传基础[4]。 Kovalenko等(1979)根据鸡的卵白蛋白,卵球蛋白G2. G3的异质程度,提出一个能产生较强产蛋杂种优势的系间免疫遗传学选配方法[6]。 B. E. ΓHHTOBT等(1981)分析了两个品种、7个品系和2个杂交组合鸡群血型基因的分布,论述了借血型基因进行亲本选配和经济性状选育的可能性[8]。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与北京市原种鸡场协作,对北京白鸡不同品系进行了血型测定,根据试验结果提比的最优杂交组合与配合力实测的最优组合一致[2]。本文报告1985年8月对哈尔滨白鸡等几个鸡群进行血型测定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