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 ›› 1990, Vol. 12 ›› Issue (4): 40-44.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普通小麦异代换系的产生和利用

张学勇; 陈淑阳; 李振声   

  1.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杨陵;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1990-07-28 发布日期:1990-07-28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1990-07-28 Published:1990-07-28

摘要: 本世纪30年代,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形成和移动功能的发现为人工合成多倍体提供了有力手段,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rck)作为一个人工合成新物种在生产上逐渐开始发挥作用。组织培养技术在远缘杂交中的应用,使许多种、属间杂交获得成功。在小麦与多倍体亲缘种、属杂交中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异源八倍体,如八倍体小僵麦(Tritielytrigia or Agrotriti-cum等。但这些异源多倍体新物种由于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导人,常带来一些不利的性状,如稳定性差、晚熟、种子饱满度差、不易脱粒等,迫使育种工作者有选择地引进个别有用基因或染色体,以助于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在生产上的直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