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

• 编委推荐 •    

Nature∣恐龙手腕改写飞行演化史

王晓萍, 于黎   

  1. 云南大学
  • 收稿日期:2025-08-29 出版日期:2025-09-02 发布日期:2025-09-02

  • Received:2025-08-29 Published:2025-09-02 Online:2025-09-02

摘要: 鸟类的腕骨结构在脊椎动物中独树一帜,它不仅有助于在飞行中稳定翼尖,还促进翅膀的扇动,是鸟类能够进行长时间、高机动性飞行的关键。传统观点认为,兽脚类恐龙在演化早期就丢失了豌豆骨,直到鸟类才重新演化出来,成为飞行适应的关键。但最新研究颠覆了这一认知!鸟类飞行的秘密,竟藏在腕部一块小小骨头——豌豆骨中。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团队James G. Napoli等人通过对蒙古戈壁新发现的两件兽脚类恐龙标本(属于窃蛋龙类Oviraptorosauria和伤齿龙类Troodontidae)进行研究,首次清晰观察到豌豆骨的存在(2025年7月9日在线发表,doi:10.1038/s41586-025-09232-3)。结合其他已发表的恐龙标本观察数据,豌豆骨其实广泛存在于许多非鸟兽脚类恐龙中。研究提示豌豆骨并非鸟类“重新演化”,而是在近鸟类(Pennaraptora)演化支中就已出现,并逐步替代了原有的尺侧腕骨。这一结构重组发生在飞行起源的关键阶段,腕部重组是兽脚类恐龙迈向飞行的关键一步,而非鸟类独有。飞行演化,比我们想象的更深远、更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