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述 •
洪佳美,刘泓毅,郭华,于晶,张琦,关注,杨振军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Jiamei Hong, Hongyi Liu, Hua Guo, Jing Yu, Qi Zhang, Zhu Guan, Zhenjun Y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and Biomimetic Drugs,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摘要: 核酸类药物能够在基因水平发挥作用,具有合成简单、易于修饰、特异性高等优势。但由于其具有负电性、高分子量、高亲水性等性质,在入胞转染和体内递送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particles, LNP)能够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包载siRNA或mRNA,目前已经有4款相关药物上市。但由于不可避免的免疫原性及肝脾毒性,多数LNP包载核酸药物终止于临床初期。核苷(酸)脂材是一类由碱基或核苷(酸)头部、连接基团和脂质尾链组成的两亲性分子,其头部能够通过氢键、π-π堆积作用与核酸药物的碱基结合并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或胶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基于核苷(酸)脂材的核酸药物纳米制剂体系研究进展,并从结构表征、分子动力学模拟、体内分布、体内外药效与安全性等方面分析讨论了核苷(酸)脂材与LNP包载核酸药物的差异,为改善核酸药物的递送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