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 ›› 1985, Vol. 7 ›› Issue (6): 2-6.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

盛祖嘉   

  1. 复且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上海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1985-11-28 发布日期:1985-11-28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1985-11-28 Published:1985-11-28

摘要: 在5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基因组的认识一 般是每一个基因组的DNA的量是固定的,它 包括数目固定、位置固定、功能固定的一系列基 因,而且这些基因的排列是随机的。1961年大 肠杆菌中的乳糖操纵子的发现,说明大肠杆菌 的染色体不是一个随机排列的基因集合体,它 由许多操纵子以及一些单独的基因所组成。 关于基因位置的固定性问题,在40-”年 代中McClintock在玉蜀黍的控制因子的研究 中已经指出,某些遗传因子可以转移位置,可是 这一发现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60年代末在大 肠杆菌中发现了可以转移位置的插人序列(IS), 以后又发现了转座子(Tn),于是人们开始认识 到基因组中的某些成份的位置的不固定性是一 个普遍的现象。 插人序列和转座子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 位置时,原来位置上的这些结构依然存在,这就 是说实际上转移的只是一个复制品。因此可以 想像,一个基因的DNA的量可以由于转座子 的存在而继续发生变化。事实上用瑟慎吸印和 分子杂交法可以测得,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 的基因组上同一插人序列或转座子的数目常不 相等,于是又使人们认识到一种生物的基因组 的大小或者基因的数目并不是绝对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