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宏源, 闫琳, 杨超, 武雅蓉, 秦婧靓, 郝彤宇, 杨大进, 郭云昌, 裴晓燕, 赵彤言, 崔玉军. 溶藻弧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J]. 遗传, 2021, 43(4): 350-361. |
[2] |
陈学梅, 魏云林, 季秀玲. 前噬菌体研究进展[J]. 遗传, 2021, 43(3): 240-248. |
[3] |
邓雯文, 李才武, 赵思越, 李仁贵, 何永果, 吴代福, 杨盛智, 黄炎, 张和民, 邹立扣. 大熊猫源致病大肠杆菌CCHTP全基因组测序及耐药和毒力基因分析[J]. 遗传, 2019, 41(12): 1138-1147. |
[4] |
王琳淇. 适应性策略:人类致病真菌新生隐球菌的“杀手锏”[J]. 遗传, 2015, 37(5): 436-441. |
[5] |
陆勇军,李向辉,曾咏伦. 一个细菌的致命之旅——嗜肺军团菌分泌系统及效应蛋白的研究进展[J]. 遗传, 2011, 33(10): 1093-1101. |
[6] |
陈师勇,莫照兰,张振冬,邹玉霞,徐永立,张培军. 细菌毒力基因体内表达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遗传, 2005, 27(3): 505-511. |
[7] |
姚潇,黄留玉,杨伯伦,苏国富,. 一种体内研究病原体致病机理的新方法——信号标签诱变技术 [J]. 遗传, 2002, 24(6): 721-726. |
[8] |
曹越平,杨庆凯. 大豆灰斑病抗性遗传的三点测交分析[J]. 遗传, 1996, 18(2): 1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