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 ›› 2006, Vol. 28 ›› Issue (8): 1043-1050.
方旭前1,2,朱友林1,邱丽娟2,3
1.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室,南昌330047;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FANG Xu-Qian 1,2, ZHU You-Lin 1 , QIU Li-Juan 2
1.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 Engineer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7; 2. National Key Facility of Gene Resourc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 Key Lab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 Biotechnology ,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 CAAS , Beijing 100081, China
摘要: 食物过敏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大豆蛋白在食品加工业的广泛应用,对大豆敏感人群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如何降低大豆过敏原含量提升大豆食品安全已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大豆种子过敏蛋白包括种子贮存蛋白、结构蛋白和防御相关蛋白,其中7S 伴球蛋白的多肽片段Gly m Bd 28K, Gly m Bd 30K和Gly m Bd 60K是三种主要的过敏原。目前通过对过敏蛋白的理化性质、过敏原性和基因结构的认识,运用食品加工工艺、传统育种及基因工程技术等方法,在减少大豆和大豆产品的过敏原性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拟从大豆过敏原的分类、主要过敏原Gly m Bd 28K和Gly m Bd 30K的理化性质及基因结构、大豆过敏蛋白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对大豆过敏蛋白进行综述。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