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新模式物种”专刊征稿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模式生物(如果蝇、斑马鱼、小鼠、拟南芥等)已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生物多样性为解决特定生物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载体。近年来,随着组学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模式物种不断涌现,这些新模式(如海洋生物、昆虫、非传统植物等)因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如极端环境适应、特殊的演化地位与发育模式、独特的代谢途径或行为等),正成为揭示新机制、发现新基因和回答进化生物学关键问题的强大工具。为集中展示该领域的最新突破性成果,推动新模式物种的开发与应用遗传2026年出版新模式物种”专刊。我们诚邀全球相关科研人员共同探讨新模式物种的发现、鉴定、遗传操作技术的开发及其在基础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问题中的应用。

    征稿内容

    为全面展示新模式物种研究领域的广度与深度,本专刊聚焦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新模式物种的鉴定与资源开发

       a)具有特殊生物学意义的新物种的发现、鉴定与培养体系建立

       b)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多组织转录组等组学资源及数据库构建

       c)遗传品系、突变体库、抗体等研究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2)比较基因组学与进化分析

       a)基于多组学数据的物种化路径、基因家族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b)关键性状(如物种起源、适应性辐射)化的遗传基础

       c)比较功能基因组学揭示的基因调控网络

    (3)独特生命过程分子机制解析

       a)对极端环境(高温、高压、干旱等)适应性的机制解析

       b)独特的发育、再生、衰老及代谢过程的分子与细胞基础

       c)共生、免疫、行为等复杂性状的遗传与神经机制

    (4)新型疾病模型构建与转化医学应用

       a)利用新模式物种的独特病理生理特征构建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模型

       b)基于新模型的药物筛选、毒理学评价及治疗策略开发

       c)揭示疾病发生发展新机制的比较医学研究

    (5)前沿技术开发与应用

       a)适用于非传统模式生物的高效基因编辑、转基因及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开发与优化

       b)单细胞测序、空间组学、活体成像等前沿技术在新物种研究中的创新性应用

       c)人工智能与计算生物学在新物种基因功能预测和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欢迎从事本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投稿!

    文章类型不限(综述、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资源与平台等)

    专刊主编   

        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赵呈天 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投稿方式

    请登录《遗传》期刊官网www.chinagene.cn作者中心”“作者投稿查稿系统”完成投稿(首次登录用户需注册后投稿)。
    投稿时,请在“作者留言”中注明“新模式物专刊投稿”。

    论文模板请参考:http://www.chinagene.cn/CN/column/column81.shtml

    截止日期

    2026年6月30日   咨询邮箱:yczz@genetics.ac.cn

    专刊主编介绍




    李  胜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荣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百人计划、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广东省珠江人才。担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广东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发育与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学术职务,是我国现代昆虫科学研究领头人之一。从事昆虫科学和技术研究20余年,在动物发育、代谢和进化领域、尤其是昆虫变态发育的调控机制与进化规律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害虫防治、资源昆虫和再生动物的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Science Advance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期刊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0多篇。


    赵呈天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教授,《遗传》编委。主要从事以斑马鱼、丝盘虫等为模式生物的发育与演化生物学研究,聚焦在纤毛相关遗传疾病的致病机理和多细胞生命的起源等方面课题组在研究纤毛缺陷导致体轴发育疾病及早期多细胞生命的互作机制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科研论文先后发表在 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Current BiologyPLoS Biology等领域核心刊物上



    许  勇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研究员,《遗传》编委。从事蔬菜基因组学与遗传育种研究,始终坚持在农业科研与推广一线,在基础研究、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骄人业绩。主导绘制了西瓜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深入解析了西瓜含糖量、瓤色、性型等性状基因的功能与调控网络,论文在Nature GeneticsNew Phytologist等期刊上发表,奠定了我国在西瓜基因组与分子育种上的领先地位。主持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京欣华欣京美系列与京秀京阑京颖等西瓜品种累计推广1500余万亩,华北、华东设施西瓜主产区占有率超过60%,有力支撑了全国西瓜产业发展,为西瓜育种及产业化创造了重大规模效益。


    屠  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以斑马鱼和青鳉为模式物种,主要聚焦于控制发育、再生和疾病的基因调控网络研究。采用整合了实验和计算的研究策略包括基因组、表观组、单细胞分析、基因功能干扰和生物信息学等多种手段。对一个生物学过程,鉴定出所有相关基因,测量其在不同时空下的活性,干扰它们的功能,定量测量产生的变化,最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将所有这些信息整合成知识。同时,也开发对研究至关重要的新方法。目前,课题组正试图阐明控制性别决定、分化以及生殖细胞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Genome ResGenome BiolDevelopment等期刊。







发布日期:2025-09-15   浏览: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