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物
  •  

    奋斗的历程 辉煌的人生

    ——献给我国著名医学遗传学家孙开来教授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沈阳  110004

     

    201410月初,在沈阳,尊敬的孙开来教授带着太多的艰辛、太多的希望,离开了他眷恋的亲人、他奋斗的学校和他培养的学生,享年80岁。孙开来教授选才、育才、用才独具慧眼,教学、治学、勤学,他以超常的智慧、超前的思维和超人的耕耘,为中国遗传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也铸就了他的辉煌人生。

    1934923日,孙开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43年在安徽桐城黄甲乡中心小学完成初小,同年进入安徽桐城县立模范小学高小学习。1945年秋在安徽桐城县立中学读初中,1948年转入湖北武昌东湖中学完成高中学业。1950年秋,年仅16岁时考入中国医科大学42期临床医学专业,并担任班长。19557月,他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留校在生物教研室任助教。

    20世纪70年代,孙老师主要从事针刺治疗脊髓灰质炎、聋哑等研究,《针刺与六位刺激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肌电图变化研究》、《针刺与六位刺激治疗实验性恒河猴诱发H波和运动神经速度测定的研究》、《针刺对豚鼠大脑皮层听区诱发电位影响》等学术成果对后续开展的相关研究起到引领的作用。

    1982年,孙老师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Wistar生物解剖研究所研修,主要从事肿瘤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为了观察到细胞分裂中短短几分钟过程的特征性改变,他吃住在实验室,日以继夜地工作。孙老师在异国他乡克服了重重困难,学习国外的先进实验方法和手段,虚心地向外国同行请教,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研思路,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孙老师学成回国,为了把从国外学来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尽快地应用于国内的研究,次年组建了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并作为学科带头人,逐步将教研室建成一个集科教研一体、梯队完善、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医学遗传学教研室。遗传学专业先后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辽宁省重点学科。

    1985年,孙老师担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外事、研究生和中日医学教育中心等工作,任职13年。他全面推进中国医科大学“211工程”大学创建工作,强调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多次组织召开全校科技工作会议,实施精品工程策略,实现了科技工

发布日期:2015-01-22   浏览: 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