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述 •
白帆1, 何伟2, 高玉3, 平婉菁1, 付巧妹1, 4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
2.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拉萨 850000
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北京 100101
4.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 100049
Fan Bai1, Wei He2, Yu Gao3, Wanjing Ping1, Qiaomei Fu1, 4
1.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4, China
2. Tibet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of Cultural Relics, Lhasa 850000, China
3. Group of Alpine Paleoecology and Human Adaptation (ALPHA),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4. College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摘要: 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部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但因毗邻尼泊尔、印度和拉达克地区,作为连接中国西藏、中国新疆、中亚、南亚的十字路口,在早期人类的迁移和文化交流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的考古学研究认为早在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建立之前,阿里地区与克什米尔、尼泊尔、中国新疆等地存在大量文化交流。此外,阿里地区的生业经济也表现出与南亚等地的联系。最新的古DNA研究则从遗传学角度呈现出阿里地区古人群的动态演化历史及与其他地区人群的遗传交流。研究发现高原西部阿里地区古人群的遗传成分主要来自高原南部地区,且高原南部存在多次向西部的人群扩张。同时,阿里地区至少在距今2300年就开始与邻近的中亚及南亚地区的古人群存在复杂的遗传互动,表明阿里地区与中亚和南亚地区不仅有文化上的互动,而且人群之间亦有着遗传上的交流。本文综合阿里地区古遗传学、考古学及动植物考古等相关研究,系统阐释了高原西部地区古人群的遗传来源,其人群内部的遗传结构,及其与高原其他地区和高原以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遗传互动等科学问题,为理解青藏高原西部地区古人群迁徙互动历史及其与区域考古文化、生业经济变化模式的复杂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