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述 •
缪磊1,2,康克莱1,张驰1,刘爽1,焦瑞莲1,袁丽2,王乐1
1. 公安部鉴定中心,法医遗传学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2.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88
Lei Miao1,2, Kelai Kang1, Chi Zhang1, Shuang Liu1, Ruilian Jiao1, Li Yuan2, Le Wang1
摘要: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遗传标记在法庭科学DNA鉴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DNA数据库均基于STR遗传标记建立。STR遗传标记具有长度多态性和序列多态性。序列多态包括重复区和侧翼区序列的多态性。传统的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STR分型仅区分长度多态性,而深刻理解核心STR基因座的序列多态对于引物设计和DNA鉴定等方面至关重要。首先,STR扩增引物结合区的SNP、InDel可能干扰引物与DNA模板结合的亲和力,导致无法检测到某些等位基因或均衡性差,影响DNA鉴定准确性;其次,二代测序技术推动STR鉴定由长度多态分型向序列多态分型发展,显著提升了可检测的核心STR基因座多态信息含量,提高了其个体识别和亲缘关系分析效能;再者,不同人群具有不同的STR序列特征。近10年来,基于二代测序的STR序列多态性的研究逐渐增多,多个人群的序列多态性数据已经被报道,但以往的研究群体及数据较为零散,重复序列的数据格式不统一,导致核心STR基因座的序列多态性缺乏来自大数据的系统性总结和梳理。充分掌握核心STR基因座的序列特征对微量检材的个体识别、混合样本拆分、亲子鉴定中突变来源的确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9个常染色体核心STR为分析对象,整合了目前文献报道的群体数据和公开数据库中的中国人群变异频率数据,系统综述了这些STR的序列多态性,包括归纳STR基因座重复区的变异类型和分析变异规律,总结了中国人群中STR侧翼区的高频变异,并探讨了在STR序列检验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以期为STR序列的应用解析、案件检验中稀有等位基因的判别以及STR试剂盒的研制等方面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