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传书. 蚕豆病病因发病机制研究I: 蚕豆病患者红细胞Heinz小体的观察及其与机械脆性的关系. 中华医学 杂志, 1963, 49(11): 725-727.[2] 杜传书. 蚕豆病病因发病机制研究II: 蚕豆病患者及其家属红细胞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谷胱甘肽稳定性. 中华医学杂志, 1963, 49(11): 727-731.[3] 杜传书. 蚕豆病病因发病原理探讨Ⅲ: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杂合子的研究. 遗传学报, 1974, 1(1): 92-98.[4] 杜传书. 蚕豆病病因发病原理探讨Ⅳ: 蚕豆病患者及其家属红细胞6磷酸脱氢酶活性. 新医学, 1976, (7): 66.[5] 许延康, 曾瑞萍, 刘良斌, 华小云, 庄佳骠, 祝小平, 吴敏, 杜传书, 陈祖付, 吴光财, 陈邦悌, 黄远珍, 吴兆洁, 吴克仁, 农元干, 陈秋弘, 苏羽, 林应礼, 何恭敬, 申志衍, 黄沙, 姚世维, 李振华, 袁东河, 卜秋红, 张克仁, 段必让, 杨根应, 高斌, 祁琛, 邓崇德, 孙亦骏, 林悦理, 陈睛晖, 文中干, 陈炳元. 我国7个省(自治 区)9个民族人群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频率调查. 遗传与疾病, 1985, 2(2): 67-71.[6] 杜传书, 许延康, 吴秋玲, 芮琳, 华小云. 中国人红细胞葡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变异型研究——Ⅰ.[Gd(-)黎族白沙型[Gd(-)Liahu-Baisha]. 中山医学院学报, 1981, (4): 723-728.[7] 学者风采: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杜传书教授.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自然科学、医学版, 2002, (1): 112- 115.[8] 杜传书, 许延康, 华小云, 吴秋玲, 刘良斌, 吴敏, 翁咏农. 中国人红细胞葡糖6-磷酸脱氢酶变异型的研究 Ⅲ.Gd(一)苗族白沙型. 遗传学报, 1984, 11(2): 153-158.[9] 杜传书, 何政贤. 遗传性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缺乏症: 一例报告.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0, 11(11): 567-569.[10] 谢江新, 杜传书. 红细胞酶测定法及中国人正常值 XIII.嘧啶5′核苷酸酶. 遗传与疾病, 1989, 6(3): 162-163.[11] 杜传书. 红细胞酶测定法及中国人正常值——X·磷酸丙糖异构酶. 遗传与疾病, 1991, 8(4): 199.[12] 杜传书 佟莉贞. 一例遗传性红细胞葡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2, 13(10): 509- 511.[13] 杜传书, 陈路明, 王菁, 朱勇德. 遗传性红细胞葡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一例及其变异型鉴定. 中国病理生 理杂志, 1993, 9(3): 338-341.[14] 华小云, 杜传书. 红细胞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的测定及中国人正常值. 临床检验杂志, 1987, 5(1): 9- 10.[15] 杜传书, 王菁, 陈路明. 中国人中所见的六种葡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的点突变.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3, 14(8): 395-398.[16] 杜传书, 曹乐东, 赵崇义, 陈路明, 王菁. 中国人中的一种新的G6PD基因突变——外显子VlcDNA592 C→ T.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1994, 11(3): 129-131.[17] Du CS, Ren XQ, Chen LM, Jiang WY, He YS, Yang M. Detection of the most common G6PD gene mutations in Chinese using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Hum Hered, 1999, 49(3): 133-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