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20
近年来,古遗传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极大提高了学界和公众对生物演化和适应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古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等前沿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的运用,为探究古生物学、考古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等多学科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带来全新而独特的观察视角,对理解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的演化和适应历程,特别是了解过去人类的迁徙扩散、互动交流及在遗传上适应不同环境和文化演变的历史带来更加直接的分子证据。本期平婉菁等“古DNA解析东亚南北方人群的迁徙与演化历史”一文介绍了东亚自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人群的遗传格局和迁移交流历史。封面图片以基于东亚不同古人群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为主体,不同枝干的分叉和交错代表着群体
的分化和融合,如棕色枝干指向已消逝的早期现代人支系(田园洞人、和平人、隆林人和宝剑山人),绿色枝干则呈现出东亚万年以来主体人群自最早的南北分化到不断交流融合(东亚南方人群和东亚北方人群的遗传分化和双向基因融合),相关遗传成分延续至今(对当今东亚人群和南岛语系人群有重要遗传贡献)的演化过程;系统发育树形似人类的颅骨,并辅以现代和古代DNA双螺旋、染色体等元素,体现了遗传学领域相关技术手段在展示人类遗传多样性和探索人类演化适应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