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 ›› 2008, Vol. 30 ›› Issue (10): 1372-1378.doi: 10.3724/SP.J.1005.2008.01372
周爽; 许可; 何明雄; 张义正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65
ZHOU Shuang; XU Ke; HE Ming-Xiong; ZHANG Yi-Zheng
摘要:
摘要: 利用PCR从Escherichia coli JM109基因组中扩增到全长为1 296 bp的glgC基因编码区, 通过PCR重组方法进行点突变, 获得氨基酸突变的3个突变体, 分别是Pro295Ser(Val121Ala, Met151Ile和Val334Asp)、Gly336 Asp单点突变和Pro295Ser/Gly336Asp(Lys109Arg), 其基因分别命名为295+3、336和295/ 336+1。将突变和未突变的基因分别克隆到pET32-a, 构建重组质粒pET-glgC、pET-295+3、pET-336和pET-295/ 336+1, 在文中分别简称为a、b、c和d。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在1 mmol/L IPTG 诱导下表达。SDS- PAGE 电泳分析显示, 在约67 kDa 处有1条明显与预期大小一致的蛋白质, 表明目的基因已得到融合表达。上述转化子的碘染和糖原含量测定结果, 第336位的Gly变成Asp后, 宿主菌的糖原含量提高; Pro295Ser/Gly336Asp(Lys109Arg)的突变导致宿主菌的糖原含量与Gly336Asp突变体相近, 表明在336突变基因的基础上增加Pro295Ser的突变没有进一步加大宿主菌中AGPase酶的反馈抑制效应的降低。已有的结果显示, Pro295Ser可以降低AGPase酶的反馈抑制效应活性, 而实验中295+3突变基因转入宿主菌后细胞糖原含量明显降低, 推测这个结果可能是295+3中的Val334Asp的突变造成, 而334位的氨基酸可能是AGPase功能域中的一个重要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