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资源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一例DMD基因Alu元件插入突变导致杜氏肌营养不良及其白发症状分析
李慧, 张如意, 李长叶, 张肖林, 郑庆印, 刘秀珍
遗传    2024, 46 (7): 570-580.   DOI: 10.16288/j.yczz.24-020
摘要111)   HTML1)    PDF(pc) (1430KB)(168)    收藏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由DMD基因突变引起的抗肌萎缩蛋白缺乏的一种严重X连锁隐性遗传病,突变形式主要包括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点突变、插入突变等,这些突变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了抗肌萎缩蛋白的正常表达,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本研究报告了1例DMD基因第59号外显子(exon 59,E59)插入突变引起的DMD,该患儿相关生化指标明显异常,表现较为明显的DMD早期症状,并出现了多处白发。其母亲和姐姐为携带者,生化指标轻微异常,母亲有轻微临床症状,姐姐无临床症状。其他成员基因和身体状况正常。经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该插入片段为AluYa5亚家族的Alu元件,该片段插入可产生两个终止密码子,末端含一段多聚腺苷酸尾(polyA)。为了解该插入突变对于DMD基因的影响以及与临床症状的关联,通过外显子剪接增强子(exonic splicing enhancer,ESE)预测发现,该插入并不影响E59的剪接,由此推测该插入序列会最终出现在DMD基因的mRNA序列中,插入序列中的2个终止子和polyA很可能会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终止作用,不能产生有功能的抗肌萎缩蛋白,这可能是导致DMD发生的机制。另外该患儿除了典型的DMD症状外,还出现了过早白发症状。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例DMD基因编码区插入Alu元件导致的DMD,为研究Alu序列逆转座引发基因突变提供线索,同时扩展了对DMD基因突变的认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中科发早粳1号分子设计育种
陈明江, 刘贵富, 肖叶青, 余泓, 李家洋
遗传    2023, 45 (9): 829-834.   DOI: 10.16288/j.yczz.23-129
摘要394)   HTML4)    PDF(pc) (707KB)(372)    收藏

双季早稻生产是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双季早粳稻品种培育取得了重要进展,育成了兼具高产、优质、高抗的中科发早粳1号等双季早粳稻新品种/系。中科发早粳1号是利用分子设计育种体系,针对双季早稻生产中长期难以解决的经济效益低、稻米品质差、早期耐寒差和易穗萌等问题,选取含有不同优异基因的空育131、南方长粒粳与吉粳88为亲本,通过关键基因筛选聚合培育而成。中科发早粳1号株型紧凑,株高90厘米,每穗粒数120粒,结实率85%,千粒重26克,每公顷产量8.25吨,主要米质指标达到部颁粳稻品种品质等级二级及以上。中科发早粳1号的成功培育将为双季早稻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动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一例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的诊疗与基因检测分析
宫为大, 陶钢, 赵甜甜, 杨悦, 纪红
遗传    2023, 45 (7): 617-623.   DOI: 10.16288/j.yczz.23-034
摘要293)   HTML11)    PDF(pc) (1271KB)(194)    收藏

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infantile neuroaxonal dystrophy,INA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期肌张力降低,可快速进展为精神运动发育倒退、锥体束征阳性及痉挛型四肢瘫痪。本文报道1例中国INAD患儿,该患儿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运动及语言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后得到改善。基因检测结果提示该患儿PLA2G6基因发生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父亲携带的杂合子变异c.496dupG (p.Glu166fsTer32)及其母亲携带的杂合子变异c.2189T>G (p.Met730Arg)。变异p.Met730Arg尚未被报道,蛋白结构预测该变异蛋白结构稳定性可能发生改变,体外检测结果表明该变异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PLA2G6基因变异谱,有助于提升临床医生对INAD疾病的诊断意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一例ISPD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U型的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
黄娟, 缪文华, 郭晓峰, 吉炜
遗传    2023, 45 (6): 536-542.   DOI: 10.16288/j.yczz.22-329
摘要261)   HTML3)    PDF(pc) (1443KB)(205)    收藏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是一组罕见的非先天性遗传性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张力及肌力进行性减退,其临床表现及遗传模式具有异质性。本研究报道了1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U型10岁男性患者,运动后出现双下肢肌肉无力,入院查肌酸激酶明显升高,经水化碱化治疗后无效。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患者及其父母、妹妹进行肌营养不良相关基因检测,该患者存在ISPD基因外显子9杂合缺失以及c.1231C>T(p.Leu411Phe)的杂合错义变异,其父亲携带ISPD基因c.1231C>T(p.Leu411Phe)的杂合错义变异,母亲及妹妹携带ISPD基因外显子9杂合缺失,上述变异在现有的数据库及文献中均未见报道。对变异位点的保守性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分析表明,上述位点保守性高,且均位于ISPD蛋白C端结构域,可能对蛋白功能产生影响。综合以上结果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可明确诊断该患者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U型。本文通过总结该患者临床特点及对ISPD基因新变异进行分析,丰富了ISPD基因变异谱,有助于该病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一例以多发性骨破坏为显著特征的老年戈谢病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
秦姝超, 尹华, 王蓉, 朱飞鹏, 李建勇, 卢瑞南
遗传    2023, 45 (3): 261-269.   DOI: 10.16288/j.yczz.22-227
摘要254)   HTML6)    PDF(pc) (1134KB)(167)    收藏

戈谢病(Gaucher’s diseas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GBA)基因突变导致溶酶体中GBA活性降低或缺乏,造成其底物葡萄糖脑苷脂在溶酶体中贮积,产生肝、脾、肾、骨、造血系统甚至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本文报道1例以多发性骨破坏为显著特征的老年患者,伴有幼年脾切除及“骨髓炎”病史,呈现肝脏显著增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骨量减少等症状。临床检测显示,患者外周血GBA活性降低、葡糖鞘氨醇水平以及壳三糖酶活性显著升高;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患者GBA基因发生纯合错义突变NM_001005741.2 c.770A>G(p.Asp257Gly)。经过6个月的酶替代治疗,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贫血改善、肝脏体积有所缩小。进一步检测发现患者母亲、长兄、次兄均存在该位点的杂合突变,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虽然患者Asp257Gly变异在已知的GBA基因变异库中未被报道,但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酶学及生物标记物特征,以及酶替代治疗的效果,均支持戈谢病的诊断,推断患者Asp257Gly纯合变异为临床致病性变异。本病例发现的新突变位点丰富了GBA基因的遗传变异数据库,同时本病例的诊治过程也为该类患者的早期识别并诊断以及尽早治疗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一例X染色体结构重排导致DMD疾病
胡浩, 杨晓文, 程德华, 李秀蓉, 何文斌, 胡晓, 高伯笛, 赵晓蒙, 张前军, 杜娟, 刘激扬, 卢光琇, 林戈, 李汶
遗传    2023, 45 (1): 88-95.   DOI: 10.16288/j.yczz.22-179
摘要499)   HTML13)    PDF(pc) (1114KB)(326)    收藏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是一种最常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疾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主要由DMD基因的缺失、重复及点突变所致,极少数病例是由于染色体结构重排破坏了DMD基因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本文报告了1例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下一代测序检测后原因未明的、具有典型症状的DMD患者。采用核型分析、FISH分析及三代测序、Sanger测序综合分析发现,患者存在母源性的X染色体臂间倒位(Chr.X:g. [31939463-31939465del; 31939466-131765063 inv; 131765064-131765067del])半合子变异。由于该变异破坏了DMD基因和HS6ST2基因,因此推测该变异是患者发病的遗传学病因。患者表现肌无力等典型的DMD症状,没有明显的Paganini-Miozzo综合征相关症状。本病例的明确诊断,提示结构重排破坏DMD基因也是导致DMD重要原因之一;常规遗传学检测阴性的患者应考虑核型分析、FISH验证等结构重排变异检测技术,通过三代测序技术能确定大概的重排断点位置,Sanger测序可明确断点区域序列。本病例报告通过明确的遗传学诊断为该患者所在家庭进行生殖干预、降低再生育风险提供了诊疗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一例ZMPSTE2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颅骨下颌骨皮肤发育不全B型的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
吴丹丹, 李荣, 李晓南, 刘倩琦, 窦莉华
遗传    2022, 44 (12): 1167-1174.   DOI: 10.16288/j.yczz.22-117
摘要309)   HTML12)    PDF(pc) (1283KB)(143)    收藏

颅骨下颌骨皮肤发育不全(mandibuloacral dysplasia,MA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与LMNAZMPSTE24基因发生变异有关。本文报道了国内首例颅骨下颌骨皮肤发育不全B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特殊面容、喂养困难、体格生长明显落后、全面的发育迟缓伴牙齿和骨骼发育异常。全外显子组家系测序结果显示患者携带ZMPSTE24基因c.743C>T (p.Pro248Leu) (dbSNP: rs121908095)与1~10号外显子缺失的复合杂合突变,经Sanger测序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实验检测显示,两个突变分别遗传自其表型正常的母亲与父亲。通过总结分析该例病例特点及其家系遗传规律,对于临床上难以进行明确诊断的疾病,建议进行全外显子组家系测序,辅助疾病的诊断。该病例的发现提高了临床医师对MAD疾病的认识,也为该疾病后续的遗传学研究提供新的临床资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一例SOX10基因缺失所致的Waardenburg综合征2型合并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
王思琪, 陈阳, 罗宽宏, 史宁杰, 肖康丽, 崔振海, 曾天舒, 黎慧清
遗传    2022, 44 (12): 1158-1166.   DOI: 10.16288/j.yczz.22-161
摘要298)   HTML11)    PDF(pc) (936KB)(236)    收藏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 HH)是以下丘脑-垂体-性腺激素轴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可致性激素水平低和生育能力受损。伴随嗅觉丧失/减退的HH被称为Kallmann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 KS)。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 W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以及色素沉着异常为主要特征。本研究收集1例不明原因的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和先天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进入青春期后无明显第二性征发育,在22q13.1区域(Chr.22:38106433-38525560)存在杂合缺失,至少419 kb,此区域覆盖了SOX10基因。患者父母、妹妹基因测序分析未见异常。通过总结分析该病例特点,分析探讨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与Waardenburg综合征2型在分子生物学上的病因关联,丰富后续遗传学研究的临床资料,同时为此类疾病的诊疗措施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一例ALMS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的Alstrom综合征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
杨慧杰, 李德, 白卉泠, 张铭, 黄俊, 袁小青
遗传    2022, 44 (12): 1148-1157.   DOI: 10.16288/j.yczz.22-217
摘要431)   HTML13)    PDF(pc) (996KB)(222)    收藏

Alstrom综合征是一种由ALMS1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锥杆型视网膜营养不良、感音神经性耳聋、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扩张性心肌病、进行性肝肾功能障碍为典型临床表现。本文随访1例以糖尿病就诊的青年男性患者,合并有失明、耳聋、高脂血症、肥胖、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患者ALMS1基因发生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源于母亲和父亲,前者为8号外显子携带的突变c.5535delG (p.S1847Lfs*24),后者为16号外显子携带的突变 c.10819C>T (p.R3607X),这两个突变位点在已知的ALMS1基因变异库中均未被报道。该患者口服达格列净后,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发现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提高。通过总结分析该病例,对于临床上青少年起病的合并有失明、耳聋、严重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的糖尿病患者,应考虑到Alstrom综合征的可能。本病例发现的2个新突变位点丰富了ALMS1基因的遗传变异数据库,其治疗随访数据为该类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提供了新的证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一例CYP11B基因突变导致11β-羟化酶缺乏症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
宋青青, 张素素, 张振, 孙嘉, 杨锐, 李佶桐, 陈宏
遗传    2022, 44 (12): 1175-1182.   DOI: 10.16288/j.yczz.22-115
摘要341)   HTML9)    PDF(pc) (895KB)(329)    收藏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不同类型的CAH发病率中,11β-羟化酶缺乏症排第二位,该疾病的发生与人8号常染色体上CYP11B基因突变有关。本研究采集了1名14岁患者的外周血,通过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对其进行了基因检测,对疑似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分析其特点。结果发现,患者CYP11B1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1226C>T纯合错义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第409位丝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p.Ser409Phe),从而影响血红素与酶的结合,最终导致CYP11B1酶活性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一突变目前尚未见国内外有相关报道。本研究丰富了CYP11B1基因变异谱,为进一步研究11β-羟化酶缺乏症的致病机制提供了临床资料和遗传资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一例胰腺纤维钙化性糖尿病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
沈敏, 顾愹, 应长江, 张梅, 杨涛, 陈阳
遗传    2022, 44 (11): 1079-1086.   DOI: 10.16288/j.yczz.22-210
摘要371)   HTML12)    PDF(pc) (1088KB)(202)    收藏

胰腺纤维钙化性糖尿病(fibrocalculous pancreatic diabetes, FCPD)是一类罕见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同时发生障碍的特殊类型糖尿病。本文报道了1例FCPD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自幼年起反复出现腹痛,25岁时诊断为糖尿病,腹部CT见胰腺钙化,基因检测发现SPINK1基因有2个纯合突变(c.194+2T>C和-191-24G>A)。基因检测分析发现其父母为杂合变异,其弟弟为纯合变异,但尚未观察到FCPD的典型表现。结合该病例及国内90例FCPD患者的临床特点汇总分析,建议对体型消瘦、无酮症倾向但胰岛功能较差的分型不明确糖尿病患者,需要考虑FCPD可能性,重视胰腺影像学及基因检测,尽早进行鉴别诊断。本文提高了对FCPD的认识和管理,为该疾病后续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与药物干预靶点的筛选充实了临床资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一例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II型合并WFS1基因突变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
孙致连, 何俊莹, 程筱玲, 谭晓霞, 吴伟华
遗传    2022, 44 (11): 1072-1078.   DOI: 10.16288/j.yczz.22-197
摘要356)   HTML13)    PDF(pc) (774KB)(212)    收藏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又简称原醛症,是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aldosterone,ALD),导致水钠潴留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从而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的一类疾病。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II型(familial hyperaldosteronism type II, FH-II)是PA的少见病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文收集1例自2014年起病以来反复高血压、低血钾的病例,该患者诊断结果一直未明确。2021年通过基因检测证实该患者存在CLCN2WFS1基因突变,其母亲为杂合携带,父亲为野生型。结合内分泌功能试验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考虑患者为FH-II,同时合并WFS1基因突变。通过总结分析该病例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对于临床难以明确病因的PA建议可行基因测序。该病例也为后续遗传学研究提供临床资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一例PYGM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糖原累积症V型的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
蒋琬姿, 徐昳文, 王依文, 朱肖诚, 龚颖芸, 周红文, 付真真
遗传    2022, 44 (11): 1063-1071.   DOI: 10.16288/j.yczz.22-223
摘要515)   HTML16)    PDF(pc) (1798KB)(326)    收藏

糖原累积症V型是一种由肌糖原磷酸化酶(muscle glycogen phosphorylase,PYGM)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运动不耐受、再振作现象和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增高。本文报道了1例中国糖原累积症V型年轻男性患者,运动后双下肢无力、血肌酸激酶升高、肌肉磁共振可见下肢近端后群肌轻度脂肪浸润,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具有复合杂合型PYGM致病突变,分别为来自母亲的c.308T>C (p.L103P)变异和来自父亲的c.260_261delCT (p.S87Ffs*23)变异,其中前者为新发突变。本研究丰富了PYGM致病基因突变谱,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糖原累积症V型的认识,并为该疾病的进一步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二例GCK基因突变致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
贾觉睿智, 肖诚, 刘艺文, 李冉, 张化冰, 于淼
遗传    2022, 44 (11): 1056-1062.   DOI: 10.16288/j.yczz.22-226
摘要282)   HTML12)    PDF(pc) (636KB)(140)    收藏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emia, CHI)是一组由胰腺β细胞不适当分泌胰岛素引起持续低血糖的异质性疾病。迄今发现15种基因突变与CHI相关。编码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GCK)基因突变引起的葡萄糖激酶型高胰岛素血症(GCK-CHI)为CHI的罕见类型。本文主要报道了收集到的2例GCK-CH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通过总结2例患者的病例特点及其基因检测分析发现,对于临床上反复发作持续性低血糖的患者要考虑CHI。在这部分患者当中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避免误诊,提供治疗策略,改善预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一例BBS1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Bardet-Biedl综合征的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
沈艳婷, 凌雁, 陆志强, 李晓牧, 卞华, 颜红梅, 夏明锋, 常新霞, 蒋晶晶, 张晶, 高鑫
遗传    2022, 44 (10): 975-982.   DOI: 10.16288/j.yczz.22-182
摘要445)   HTML14)    PDF(pc) (803KB)(220)    收藏

Bardet-Biedl综合征(Bardet-Biedl syndrome, BB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纤毛相关疾病,其病因主要与编码BBS蛋白复合体BBSome、鞭毛内运输复合体等基因突变有关。本文报道了1例21岁的女性BBS患者,该患者具有肥胖、视网膜色素变性、双肾囊肿的典型特征,还存在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等不典型表现。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该患者的BBS12基因2号外显子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88delC, p.T63fs和c.1993_1995del, p.665_665del)。进一步通过Sanger测序发现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分别携带c.188delC(p.T63fs)和c.1993_1995del(p.665_665del)突变,但均无相关症状。综上所述,本病例报告发现了BBS12基因的两个新的突变位点(c.188delC, p.T63fs和c.1993_1995del, p.665_665del),为该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同时该病例还展示了患者从出生到成人期间的整个疾病发展过程,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BBS。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一例以皮肤色素沉着为唯一临床表现的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
余佳瑜, 陈婷, 王智华, 郑涓, 曾天舒
遗传    2022, 44 (10): 983-989.   DOI: 10.16288/j.yczz.22-187
摘要288)   HTML9)    PDF(pc) (920KB)(246)    收藏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X-ALD)是一种编码过氧化物酶体跨膜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盒亚家族D成员1(adenosine 5′-triphosphate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D member 1,ABCD1)基因突变的遗传病,其具有多种临床表现,从首发症状到致死性炎性脱髓鞘的进展过程极其快速。因此,识别早期临床症状,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阻止该疾病进展。本研究报道1例少见的以“皮肤色素沉着3年”为唯一临床表型的X-ALD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并采用高通量测序为患者及其父母进行ABCD1基因测序。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血清极长链脂肪酸浓度增高;肾上腺及脑MRI显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BCD1基因外显子1发生c.521A>C半合子突变,其母亲为同位点杂合突变,故诊断为“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随访过程中,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没有改善,颅脑MRI显示右侧放射冠、左侧顶叶脑白质见少许点状高flair信号影,提示可能出现脑损伤。仅有皮肤表现而无神经系统异常的X-ALD患者极易被忽视,早期诊断并给予早期干预是延缓该疾病进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议所有的男性儿童患者以皮肤色素沉着为唯一临床表现,继而诊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都应该进行基因检测,及早鉴别X-ALD。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一例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致低血糖症的诊疗及家系遗传分析
李璐阳, 刘孙强, 施云, 赵成程, 周红文, 郑旭琴
遗传    2022, 44 (9): 810-818.   DOI: 10.16288/j.yczz.22-128
摘要441)   HTML18)    PDF(pc) (750KB)(389)    收藏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 CHI)是由于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失调引起持续性、反复性低血糖发生的病症,其中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GCK)单个等位基因激活突变所致的CHI为最罕见类型。本文收集一例不明原因低血糖症的临床资料,该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在GCK基因3号外显子上检测到1个杂合错义突变(c.295T>C:p.W99R)。3代家系验证发现其儿子、女儿均可见该变异,血糖水平检测偏低,其他人则表现正常。通过总结分析该例病例特点及其家系遗传规律,对于临床上难以明确病因的低血糖症,建议考虑单基因突变致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致低血糖的可能。该病例也为该疾病后续的遗传学研究提供新的临床资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