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博专栏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细菌转录终止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尤琳琳, 张余
遗传    2024, 46 (12): 982-994.   DOI: 10.16288/j.yczz.24-244
摘要372)   HTML14)    PDF(pc) (1368KB)(359)    收藏

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传递成RNA的过程,主要分为转录起始、转录延伸和转录终止3个阶段。转录终止是基因转录的最后一步,对基因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细菌的转录终止主要有两种形式:依赖于Rho因子的转录终止和固有转录终止(即不依赖于Rho因子的转录终止)。细菌转录终止过程受到细菌或噬菌体蛋白的正向和反向调控。本文主要总结了细菌转录终止机制和调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理解转录终止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大豆泛基因组研究进展
刘羽诚, 申妍婷, 田志喜
遗传    2024, 46 (3): 183-198.   DOI: 10.16288/j.yczz.23-321
摘要807)   HTML40)    PDF(pc) (902KB)(1386)    收藏

人工驯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原始驱动力,也深刻地改变了许多动植物的遗传背景。伴随组学大数据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发展,作物基因组研究已迈入泛基因组时代。借助泛基因组的研究思路,通过多基因组间的比较和整合,能够评估物种遗传信息上界和下界,认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全貌。此外,将泛基因组与染色体大尺度结构变异、群体高通量测序及多层次组学数据相结合,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性状-遗传机制解析。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是重要的粮油经济作物,大豆产能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对大豆遗传背景形成、重要农艺性状关键位点的解析,是实现更高效的大豆育种改良的前提。本文首先对泛基因组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了阐述,解释了从头组装/比对组装、迭代式组装和图基因组等泛基因组研究策略的演变历程和各自特征;接着对作物泛基因组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概括,并且以大豆为例详细阐释了包括类群选择、泛基因组构建、数据挖掘等方面在内的泛基因组研究的开展思路,着重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大豆演化/驯化历程中的贡献及其在农艺性状遗传基础挖掘上的价值;最后讨论了图泛基因组在数据整合、结构变异计算方面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作物泛基因组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作物基因组学及数据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