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于一凡, 欧阳臻, 郭娟, 赵瑜君, 黄璐琦. 植物质体基因工程调控元件研究进展[J]. 遗传, 2023, 45(6): 501-513. |
[2] |
时子文, 何青, 赵卓凡, 刘孝伟, 张鹏, 曹墨菊. 玉米雄性不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J]. 遗传, 2022, 44(2): 134-152. |
[3] |
葛婷婷, 袁露, 徐文华, 郑英. 哺乳动物纤毛/鞭毛内运输在精子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遗传, 2021, 43(11): 1038-1049. |
[4] |
孙小媛, 王一帆, 王韫慧, 蔺佳雨, 李金红, 丘远涛, 方小龙, 孔凡江, 李美娜. 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J]. 遗传, 2021, 43(1): 52-65. |
[5] |
陈会友, 张建敏, 李柏森, 邓永琳, 张龚炜. 犏牛雄性不育的减数分裂基因表达与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J]. 遗传, 2020, 42(11): 1081-1092. |
[6] |
谢勇尧,汤金涛,杨博文,胡骏,刘耀光,陈乐天. 水稻育性调控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J]. 遗传, 2019, 41(8): 703-715. |
[7] |
赵卓凡, 黄玲, 刘永明, 张鹏, 魏桂, 曹墨菊. 玉米CMS-C同质异核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J]. 遗传, 2018, 40(5): 402-414. |
[8] |
何勇,罗岸,母连胜,陈强,张艳,叶开温,田志宏. 质体基因工程中选择标记基因研究进展[J]. 遗传, 2017, 39(9): 810-827. |
[9] |
刘永明, 张玲, 邱涛, 赵卓凡, 曹墨菊.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J]. 遗传, 2016, 38(8): 677-687. |
[10] |
周菲, 路史展, 高亮, 张娟娟, 林拥军. 植物质体基因工程:新的优化策略及应用[J]. 遗传, 2015, 37(8): 777-792. |
[11] |
林晓飞,征荣,莫日根. 本科植物细胞与基因工程研究型实验课程的构建与实践[J]. 遗传, 2015, 37(4): 402-406. |
[12] |
刘永明, 张玲, 周建瑜, 曹墨菊. 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相关bHLH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 遗传, 2015, 37(12): 1194-1203. |
[13] |
张艳花,易洪杨,房明,荣廷昭,曹墨菊. 玉米新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及DNA甲基化分析[J]. 遗传, 2014, 36(10): 1021-1026. |
[14] |
陈竹锋, 严维, 王娜, 张文辉, 谢刚, 卢嘉威, 简智华, 刘东风, 唐晓艳. 利用改进的MutMap方法克隆水稻雄性不育基因[J]. 遗传, 2014, 36(1): 85-93. |
[15] |
袁婺洲 邓云. 将制作转基因斑马鱼的实验引入本科生基因工程实验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遗传, 2013, 35(11): 1327-1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