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材料易得, 染色体大, 染色体数目相对较少, 双线期和终变期交叉明显, 可以用于分析染色体交叉的结构、分布和频率, 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理想材料。在蝗虫的曲细精管中同时存在精子发生的3个过程, 即精原细胞有丝分裂, 初/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及精子形成。国内外不少文献介绍了蝗虫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方法并描述了其减数分裂的特征, 但多数文献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分裂过程的照片不完整, 二是相应的描述太简单, 对初学者帮助不大, 部分教材甚至存在错误。在本文中, 我们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精子发生图
谱, 对精子发生的3个过程的特征及识别要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重点介绍了如何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及不同时期染色体的特征性构象, 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 尤其是减数分裂的各个过程区分开, 以期对初学者提供一些帮助。封面图片展示的是精子形成过程中, 精细胞的细胞质逐步丢失, 头部逐步地从圆形, 变成椭圆形, 梭形, 最后形成针状的成熟精子的过程。由于使用改良的石碳酸品红染色, 精细胞及精子的尾巴未能显示。详见本期第1628~1637页刘梦豪, 赵凯强, 王雅栋, 杨梦平, 赵宁宁, 杨大祥的文章“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识别”。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