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蚕基因组序列发布以来, 家蚕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采用图位克隆策略已经克隆了一批家蚕功能基因。前期的研究均是对单独的突变体分别进行定位, 并筛选定位区域中的预测基因。刘先方等尝试同时对家蚕第18连锁群测交系的3个隐性基因
elp、ch-2、mln进行定位分析, 并根据家蚕基因组精细图, 将第18连锁群的经典遗传图、分子连锁图和基因组物理图进行了对应, 研究结果对家蚕第18 染色体上其他突变的定位与克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同时, 这种策略也将加快其他突变基因的图位克隆进程。详见本期第373~378页刘先方, 马晓 , 侯成香, 李冰, 李木
旺“对家蚕第18连锁群隐性基因elp、ch-2和mln测交系的分子定位分析”一文。基因克隆后对突变体进行转基因拯救或干涉验证是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将外源优良基因的导入家蚕, 也在提高家蚕茧丝产量, 改良蚕丝性能, 构建家蚕生物反应器, 增加国民经济收入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家蚕转基因工作中的首要步骤是鉴定和筛选转基因成功的个体。转基因的成功率一般都在10%左右或更少, 所以需要在大量的个体中进行筛选。利用荧光蛋白作为分子标记筛选转基因个体是目前可靠而稳定的方法。同时作为追踪或演示个体发育的过程, 荧光蛋白也是很有效的工具。图示为利用全体表达的红色荧光蛋白作为分子标记的转基因家蚕幼虫(摄影:谭安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