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 ›› 2006, Vol. 28 ›› Issue (12): 1489-1489~1494.doi: 10.1360/yc-006-1489
孙悍军1,3, 陶 然2, 程 静1,4, 杨淑芝1, 曹菊阳1, 于黎明1, 洪梦迪1, 冯国鄞2, 戴 朴1, 袁慧军1, 韩东一1, 贺 林2
(1.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 北京 100853; 2. 上海交通大学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 200030; 3. 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京 100039; 4.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成都 610064)
SUN Han-Jun1, 3, TAO Ran2, CHENG Jing1, 4, YANG Shu-Zhi1, CAO Ju-Yang1, YU Li-Ming1,
HONG Meng-Di1, FENG Guo-Yin2
摘要:
耳聋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 迄今已定位了5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autosomal dominant 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DFNA)基因位点, 20个DFNA相关基因被克隆。文章收集了一个DFNA巨大家系, 家系中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共170人, 对73名家族成员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调查、全身检查和耳科学检查, 提示39人有不同程度的迟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未见前庭及其他系统的异常。应用ABI公司382个常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 将该家系致聋基因定位于14q12-13处D14S1021-D14S70之间约7.6 cM (3.18 Mb)的区域, 最大LOD值为6.69 (D14S1040), 与已知DFNA9位点有4.7 cM (2.57 Mb)的重叠区, DFNA9致病基因COCH位于重叠区域内。下一步拟进行COCH基因的突变筛查, 以揭示该家系耳聋的分子致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