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 ›› 2013, Vol. 35 ›› Issue (2): 175-184.doi: 10.3724/SP.J.1005.2013.00175
李铎1, 柴志欣1, 姬秋梅2, 张成福2, 信金伟2, 钟金城1
LI Duo1, CHAI Zhi-Xin1, JI Qiu-Mei2, ZHANG Cheng-Fu2, XIN Jin-Wei2, ZHONG Jin-Cheng1
摘要: 为了解西藏牦牛品种或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文章选用8对微卫星标记引物, 利用PCR和复合电泳银染技术, 通过计算基因频率(P)、有效等位基因数(Ne)、群体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距离(D), 对西藏11个牦牛类群共48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 8个微卫星标记在西藏牦牛类群中均表现出多态性, 且均属高度多态位点, 遗传多样性丰富; (2) 8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西藏牦牛类群中均高于0.5, 其中HEL13最高为0.8496, TGLA57最低为0.7349; 在11个牦牛类群中, 桑日牦牛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0.7949), 该群体内部存在较多的遗传变异; 丁青牦牛最低(0.7505), 则群体相对较纯; (3) 在11个牦牛类群中, 其杂合度大小分别为:桑日(0.8193)>江达(0.8190)>桑桑(0.8157)>巴青(0.8150)> 康布(0.8123)>嘉黎(0.8087)>工布江达(0.8054)>斯布(0.8041)>类乌齐(0.8033)>帕里(0.8031)>丁青(0.7831), 西藏东部牦牛的遗传多样性较西部的遗传多样性大, 预示西藏东部可能是牦牛的发源地之一; (4) 根据遗传距离, 用UPGMA法构建聚类关系, 表明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以分为三大类, 即嘉黎牦牛、帕里牦牛、桑桑牦牛、巴青牦牛、类乌齐牦牛、康布牦牛聚为一类, 斯布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桑日额牛、江达牦牛聚为一类, 丁青牦牛单独成为一类。综上所述, 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所选微卫星标记可用于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