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春海, 吴建国, 马秋兰, 肖建富, 洪彩霞. 《遗传学》课程的建设与优化. 遗传, 2005, 27(6): 980-983.[2] 褚衍亮, 王娜, 季更生, 闻燕. 《遗传学》课程优化研究. 广西轻工业, 2010, (7): 114-115, 132.[3] 杨秀芹. 农业高校遗传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7): 2188-2189.[4] 赵志华. 遗传学教学改革探析. 高等教育研究, 2007, 24(4): 43-45.[5] 许国辉, 石春海, 马秋兰. 信息化环境下遗传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等农业教育, 2007, (11): 58-61.[6] 蒋盛岩, 任光云, 赵良忠, 余有贵. 遗传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3): 120, 122.[7] 皮妍, 林娟, 侯嵘, 沈大棱, 蒋科技, 乔守怡. 国内高校遗传学教材发展研究. 遗传, 2009, 31(1): 109-112.[8] 陈鹏, 李茹. 农学类专业遗传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4(4): 166-167, 172.[9] 程焉平, 刘春明, 王洪振. 尊重教学规律, 保持遗传学教学的系统性.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28(2): 82-84.[10] 周清元, 何凤发, 殷加明, 唐章林, 张建奎. 遗传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6(1): 169-172.[11] 邱广蓉, 李晓明, 陈芳杰, 李春义, 刘洪, 李福才, 金春莲, 孙桂媛, 刘彩霞, 赵彦艳, 孙开来.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教学体会. 遗传, 2010, 32(4): 397-403.[12] 朱军. 遗传学 (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13] 郑湘如, 王丽. 植物学.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14] 李阜棣, 胡正嘉. 微生物学 (第六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15] 郭蔼光. 基础生物化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6] 张天真. 作物育种学总论.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