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新萍,于媛,许操. 重新设计与快速驯化创造新型作物[J]. 遗传, 2019, 41(9): 827-835. |
[2] |
梁承志. 从作物基因组分析到整合组学知识库建设[J]. 遗传, 2019, 41(9): 875-882. |
[3] |
宋洁, 吴永波, 周跃恒, 柳波娟, 王楠, 郝转芳, 吴元奇. 作物组学数据库的比较和应用[J]. 遗传, 2018, 40(7): 534-545. |
[4] |
吴比, 胡伟, 邢永忠. 中国水稻遗传育种历程与展望[J]. 遗传, 2018, 40(10): 841-857. |
[5] |
陈建伟,邵宁,张雨晨,朱元首,杨立桃,陶生策,卢大儒. 一种载样简单的多重可视化PCR微芯片[J]. 遗传, 2017, 39(6): 525-534. |
[6] |
周想春, 邢永忠.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鉴定及作物育种中的应用[J]. 遗传, 2016, 38(3): 227-242. |
[7] |
陈凡国,李晴晴. 灯刷染色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遗传学教学中的思考[J]. 遗传, 2016, 38(2): 170-177. |
[8] |
储黄伟, 牛付安, 程灿, 周继华, 王新其, 罗小金, 袁勤, 曹黎明. 杂交粳稻花优14及其亲本孕穗期剑叶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J]. 遗传, 2015, 37(9): 932-938. |
[9] |
李刚, 陈凡国. 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研究进展及其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 遗传, 2015, 37(6): 605-612. |
[10] |
刘霞, 张斌, 毛新国, 李昂, 孙美荣, 景蕊莲. 小麦tae-MIR156前体基因的克隆及其靶基因TaSPL17多态性分析[J]. 遗传, 2014, 36(6): 592-602. |
[11] |
江静, 钱前, 马伯军,高振宇. 表观遗传变异及其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J]. 遗传, 2014, 36(5): 469-475. |
[12] |
许晨璐 孙晓梅 张守攻. 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形成机制探讨[J]. 遗传, 2013, 35(6): 714-726. |
[13] |
雍洪军 王建军 张德贵 张晓聪 李明顺 白丽 张世煌 李新海. 美洲地区主要玉米群体特征及其利用途径分析[J]. 遗传, 2013, 35(6): 703-713. |
[14] |
赵艳 李燕燕. 组学技术评价转基因农作物的非预期效应[J]. 遗传, 2013, 35(12): 1360-1367. |
[15] |
张翔宇,黄邓萍,谢晓红. 肉兔配套系的选育研究进展[J]. 遗传, 2012, 34(4): 401-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