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利用基因组标记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中国牛品种的分类准确性研究
梁卉, 王雪, 司敬方, 张毅
遗传    2024, 46 (7): 530-539.   DOI: 10.16288/j.yczz.24-059
摘要72)   HTML2)    PDF(pc) (740KB)(112)    收藏

品种分类是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传统分类方法主要依赖于体型外貌特征判断,但因分类指标不易量化,故难以区分相似度较高的品种。机器学习算法在利用基因组信息进行品种分类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为了探索最适合于中国牛品种的分类方法,本研究使用7个地方品种共213头牛的基因组SNP数据,对比了FST值排序筛选、mRMR、Relief-F三种SNP选择方法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朴素贝叶斯(Naive Byes, NB)三种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对品种分类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FST方法筛选1500个以上SNP,或使用mRMR算法筛选1000个以上SNP,SVM分类算法可以达到99.47%以上的分类准确率;2)分类效果最好的算法是SVM算法,其次是NB算法,而最好的SNP选择方法是FST和mRMR算法,其次是Relief-F;3)品种错误归类情况常出现在相似性较高的品种间。本研究显示机器学习分类模型结合基因组数据是对牛地方品种鉴别的有效方法,为我国牛品种的快速准确分类提供了技术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NMD途径功能缺陷对水稻表型及转录组的影响
吴岳阳, 周小燕, 吴玉峰, 黄驹
遗传    2024, 46 (7): 540-551.   DOI: 10.16288/j.yczz.24-063
摘要51)   HTML2)    PDF(pc) (1703KB)(28)    收藏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是细胞内一种关键的RNA质量控制途径,能够有效的降解细胞内错误的mRNA,以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与健康。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及amiRNA技术获得水稻NMD途径相关基因UPF1UPF1-likeUPF2UPF3的敲除或敲低型突变体,结合转录组测序和表型观察,探究NMD途径缺陷对水稻基因表达及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MD途径为水稻正常生长所必需,部分缺陷也会造成株高、花粉活力等表型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基因表达的分析显示,NMD途径缺陷影响的基因大多表达上调,且ko-upf1-likekd-upf1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大于kd-upf2kd-upf3。具体而言,NMD途径缺陷在水稻中引发了防御反应相关基因表达量的上升及次生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下降,且在60天龄早衰突变体中影响的基因更为广泛。转录组分析显示,不同的NMD途径相关基因缺陷均改变了数百个可变剪接,这些存在差异可变剪接的基因多与可变剪接调控通路相关,约有一半在不同突变体中共享,且大量富集了NMD靶标的特征。NMD途径能够通过影响可变剪接形式,改变转录本丰度等多种形式,调控防御反应和衰老等通路基因的表达,在水稻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着丝粒蛋白Fta2磷酸化对减数分裂的影响
倪子涵, 闵羽, 马玲玲, 渡边嘉典
遗传    2024, 46 (7): 552-559.   DOI: 10.16288/j.yczz.24-038
摘要61)   HTML4)    PDF(pc) (1019KB)(25)    收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黏连蛋白(cohesin)在着丝粒区域定位出现缺陷时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产生。黏连蛋白的正确定位离不开装载复合体Mis4-Ssl3的参与,现已知黏连蛋白在装载复合体的帮助下完成装载过程,但是其如何在着丝粒区域定位仍不清楚。基于已有研究报道黏连蛋白在着丝粒的定位由着丝粒蛋白的磷酸化介导,本研究从Sim4着丝粒蛋白复合体组分Fta2蛋白着手,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寻找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在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中构建了fta2-9Afta2-9D突变体,并通过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TBZ)敏感度测试和荧光显微定位对其表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Fta2蛋白的磷酸化对有丝分裂没有影响,但对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存在影响。本研究表明Fta2的磷酸化对减数分裂非常重要,很可能与减数分裂特有的黏连蛋白定位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酉芯一号”在地方鸡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效力研究
王梦燏, 周成浩, 薛倩, 殷建玫, 蒋一秀, 张会永, 李国辉, 韩威
遗传    DOI: 10.16288/j.yczz.24-068
录用日期: 2024-06-24

5. 不同CRISPR/Cas9供体适配基因编辑系统的比较及优化研究
马宝霞, 杨森, 吕明, 王昱人, 常立业, 韩艺帆, 王建刚, 郭杨, 徐坤
遗传    2024, 46 (6): 466-477.   DOI: 10.16288/j.yczz.23-273
摘要243)   HTML10)    PDF(pc) (2440KB)(265)    收藏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基因敲入通常采用同源定向修复(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机制将外源DNA模板整合到目标基因组靶点中。然而HDR效率往往较低,其中外源DNA模板与目标基因组靶点的共定位是关键限制因素之一。为提高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HDR效率,本团队及前人研究将不同接头蛋白与SpCas9蛋白融合表达,利用其与特异性DNA序列结合的特性,构建了多种CRISPR/SpCas9供体适配基因编辑系统。为了便于比较、优化不同CRISPR/Cas9供体适配系统,本研究利用这些系统在HEK293T细胞GAPDHACTB基因末位外显子3′-端进行了eGFP基因敲入,并采用了优化的供体DNA模板设计方式,通过PCR和Sanger测序检测敲入的准确性,流式细胞分析进行敲入效率的检测。结果表明,将yGal4BD、hGal4BD、hLacI、hTHAP11和N57等接头蛋白与SpCas9蛋白C-端融合对其活性均无显著性影响;在GAPDH位点上,SpCas9融合yGal4BD、hGal4BD、hLacI和hTHAP11的供体适配系统等均能显著提高敲入效率;在ACTB位点上,SpCas9融合yGal4BD和hGal4BD能显著提高敲入效率;且增加供体DNA模板中的结合序列(binding sequence, BS)数量,有利于提高SpCas9-hTHAP11系统介导的敲入效率。总之,本研究比较并优化了不同的CRISPR/Cas9供体适配基因编辑系统,为后续相关的基因编辑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Il34拯救甲硝唑导致的斑马鱼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障碍
刘吉祥, 赖思婷, 白晶, 徐进
遗传    2024, 46 (6): 478-489.   DOI: 10.16288/j.yczz.24-083
摘要101)   HTML6)    PDF(pc) (1423KB)(54)    收藏

甲硝唑(metronidazole,MTZ)是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同时在科学研究中被用作细胞靶向消融系统的前体药物,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MTZ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神经毒性症状,目前临床及科研使用过程中也缺乏规避其毒性的有效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探究MTZ引起神经症状的具体机制并探讨应对措施将更大程度地发挥MTZ的实用价值。本研究利用斑马鱼(Danio rerio)脊髓损伤再生模型确认了MTZ的神经毒性导致斑马鱼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障碍,通过在斑马鱼中枢神经系统中过表达il34消除了MTZ对轴突再生的抑制,并证明了这种抗MTZ神经毒性的促再生作用不是由白细胞介素34 (interleukin 34,Il34)趋化的过量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所介导。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组间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发现,Il34通过促进细胞间的黏附和细胞定位等生物学过程抗MTZ神经毒性从而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MTZ神经毒性的可能原因,为消除MTZ毒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Tip60-FOXO调节果蝇JNK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已撤稿】
杨剑, 石国娟, 彭昂惠, 徐清波, 王睿琪, 薛雷, 喻昕阳, 孙艺昊
遗传    2024, 46 (6): 490-501.   DOI: 10.16288/j.yczz.24-105
摘要134)   HTML16)    收藏

JNK信号通路参与并调控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理活动,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及应激反应等,其失调与发育缺陷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筛选鉴定JNK信号通路的新成员,丰富完善该通路网络,对预防和治疗相关癌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本研究利用模式动物果蝇(Drosophila),结合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探究了Tip60与JNK信号通路的互作关系,并揭示了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Tip60的乙酰基转移酶功能缺失导致JNK信号通路激活,并能诱发JNK依赖的细胞凋亡;遗传上位性分析实验表明,Tip60作用于JNK蛋白的下游,与转录因子FOXO平行;生化结果证明Tip60可以结合FOXO,并将其乙酰化。在果蝇中引入人Tip60,发现其能够很好地挽救果蝇JNK信号激活造成的细胞凋亡表型,证明Tip60对JNK信号的调控从果蝇到人高度保守。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JNK信号网络,揭示了Tip60在JNK依赖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为相关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的药物靶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Ssu72磷酸酶缺失导致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纺锤体交叉
闫静亮, 马玲玲, 渡边嘉典
遗传    2024, 46 (6): 502-508.   DOI: 10.16288/j.yczz.24-047
摘要84)   HTML8)    PDF(pc) (844KB)(67)    收藏

Ssu72磷酸酶是酵母裂解/多聚腺苷化因子(cleavage/polyadenylation factor, CPF)复合物的组成成分,可以催化RNA聚合酶II的C末端结构域(C-terminal domain, CTD) S5-P、S7-P的去磷酸化。后又有研究指出Ssu72磷酸酶参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凝聚力的调控。为进一步明确Ssu72磷酸酶是否会影响裂殖酵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离,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标记着丝粒、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微管蛋白Atb2,并在荧光显微镜下实时观察ssu72∆细胞的整个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过程。结果表明,ssu72∆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后期发生纺锤体交叉,并且这种纺锤体的交叉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孢子排布缺陷模式。本研究为高等生物中磷酸酶Ssu72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Moa1与CENP-C和Rec8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裂殖酵母减数分裂中的功能
闵羽, 倪子涵, 马玲玲, 渡边嘉典
遗传    DOI: 10.16288/j.yczz.24-035
录用日期: 2024-05-14

10. Lesch-Nyhan综合征家兔模型的建立及其表型分析
资崯, 郑淑文, 宁丽, 蔺紫怡, 鹿璇, 席嘉慧, 高月, 周小青, 唐成程
遗传    2024, 46 (5): 408-420.   DOI: 10.16288/j.yczz.24-012
摘要87)   HTML6)    PDF(pc) (2385KB)(53)    收藏

Lesch-Nyhan综合征(Lesch-Nyhan syndrome,LNS)是一种先天性的嘌呤代谢缺陷病,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PRT)是其主要致病基因,临床特征表现为尿酸分泌过多、痛风、肾结石及肾脏损伤等,目前致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且无有效治愈手段。动物模型在疾病致病机理研究和治疗方式探索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本研究采用高效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显微注射的方式敲除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HPRT基因建立了LNS家兔模型,以期能更好的模拟该疾病的表型。首先针对兔HPRT基因第3外显子设计一条sgRNA,将体外转录的sgRNA和Cas9 mRNA共注射到兔受精卵中,注射后的胚胎移植到代孕母兔子宫中,待仔兔出生后对其基因型及表型进行鉴定与分析。共出生4只仔兔(分别编号为R1、R2、R3和R4),测序结果显示4只仔兔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基因修饰,基因编辑效率达100%,其中R4仔兔T载体测序结果在基因编辑靶点未检测到野生型序列。通过6-硫代鸟嘌呤(6-Thioguanine,6-TG)药物测试,证明R4仔兔HPRT酶活性缺失;肾组织HE染色发现4只仔兔表现出肾小球炎细胞浸润、集合管脱落等肾脏损失。本研究成功设计了1条能够敲除家兔HPRT基因的sgRNA,并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显微注射方式成功构建了HPRT基因修饰家兔,为研究LNS综合征致病机制和治疗方式提供了新的非啮齿类动物模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基于多性状模型内蒙古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基因组预测准确性研究
高林豫, 许琦, 何钰霄, 习海娇, 刘一帆, 张涛, 李金泉, 张燕军, 王瑞军, 吕琦, 梅步俊, 苏蕊, 王志英
遗传    2024, 46 (5): 421-430.   DOI: 10.16288/j.yczz.24-036
摘要126)   HTML8)    PDF(pc) (607KB)(67)    收藏

内蒙古绒山羊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后形成的优良家畜品种,是目前世界一流的绒肉兼用山羊。多性状动物模型被认为可以显著提高畜禽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实现性状间的间接选择。本文基于内蒙古绒山羊个体的系谱、基因型、环境以及早期生长性状的表型记录,建立多性状动物模型,利用ABLUP、GBLUP、ssGBLUP三种方法进行早期生长性状(初生重、断乳重、断乳前平均日增重、周岁重)遗传参数及基因组育种值的估计,进一步利用五倍交叉验证方法评价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3种方法估计的初生重遗传力为0.13~0.15,断乳重遗传力为0.13~0.20,日增重遗传力为0.11~0.14,周岁重遗传力为0.09~0.14,均属于中等偏低遗传力;断乳重和日增重、日增重和周岁重之间存在强的正遗传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0.79和0.56~0.67,表型相关发现同样的规律;ABLUP、GBLUP和ssGBLUP法估计的初生重育种值准确性分别为0.5047、0.6694、0.7156,断乳重分别为0.6207、0.6456、0.7254;日增重分别为0.6110、0.6855、0.7357,周岁重分别为0.6209、0.7155、0.7756。综上所述,内蒙古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属于中等偏低遗传力,对其进行遗传选育改良速度相对较慢;通过对断乳重的选择可以实现其他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ssGBLUP方法估计内蒙古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基因组育种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均最高,且显著高于ABLUP法,说明该方法是内蒙古绒山羊早期性状基因组选育的最佳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适用于降解样本的201个遗传标记检测体系的构建和验证
韩伟, 张庆珍, 杨静, 周喆
遗传    2024, 46 (4): 306-318.   DOI: 10.16288/j.yczz.23-253
摘要124)   HTML8)    PDF(pc) (1566KB)(80)    收藏

近年来,法医实践中复杂案件数量逐渐增多,需要联合使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插入缺失多态性(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InDel)、微单倍型(microhaplotype, MH)等不同类型的遗传标记,为案件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本研究筛选了24个常染色体STR(autosomes STR, A-STR)、24个Y染色体STR(Y-STR)、110个A-SNP、24个Y-SNP、9个A-InDel、1个Y-InDel、8个MH和Amelogenin共201个遗传标记,建立二代测序检测体系HID_AM Panel v1.0。根据DNA 分析方法科学工作组(Scientific Working Group on DNA Analysis Methods,SWGDAM)的验证指南,对该体系的重复性、准确性、灵敏度、对降解样本的适用性、物种特异性、抗抑制性等指标进行评估。本体系分型结果与基于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的48个STR和Amelogenin结果完全一致,与ForenSeq™ DNA Signature Prep Kit重合的79个SNP分型结果完全一致;当DNA加入量不低于200 pg时可获得全部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当检测降解指数大于15.87的模拟降解样本时,检出成功率明显高于GlobalFilerTM PCR扩增试剂盒;当体系内血红素浓度不高于40 µmol/L、靛蓝浓度不高于2 mmol/L、或腐殖酸浓度不高于15 ng/µL时,扩增无明显抑制;鸭、鼠、牛、兔、鸡的DNA特异性扩增较少;常规样本中STR检出率达99.74%,SNP、InDel、MH全部检出。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检测体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度、物种特异性和抗抑制性,适用于降解样本的个体识别。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Pu.1和cMyb在斑马鱼中性粒细胞发育中的相互作用
洪佳馨, 徐颂恩, 张文清, 刘伟
遗传    2024, 46 (4): 319-332.   DOI: 10.16288/j.yczz.23-312
摘要122)   HTML6)    PDF(pc) (2209KB)(84)    收藏

中性粒细胞发生是一个高度有序且被精密调控的过程,造血相关转录因子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造血相关转录因子通过与其辅因子相互作用或转录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调控网络的异常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目前参与该过程的转录因子有几十种,它们的结构与功能被广泛研究,但对转录因子之间调控关系的研究则相对缺乏。人PU.1和cMYB参与中性粒细胞发生的多个阶段且它们的异常通常与血液疾病相关,但目前对于在体情况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调控关系以及如何相互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cMyb过表达(cmybhyper)和Pu.1缺陷(pu.1G242D/G242D)的斑马鱼模型,通过整体原位杂交、qRT-PCR、荧光报告系统以及拯救实验检测中性粒细胞发育过程中Pu.1和cMyb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在pu.1G242D/G242D突变体中,中性粒细胞的cmyb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在cmybhyper中,中性粒细胞的pu.1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进一步在 pu.1G242D/G242D 突变体中注射MO (morpholino)来降低cmyb的表达,并使用SB以及BrdU染色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增殖情况,发现cmyb的敲低可以拯救突变体中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的表型。这些结果表明,在中性粒细胞发育过程中Pu.1可以负调控cMyb的表达量。最后,本研究通过构建多位点突变质粒和荧光报告系统,证实了Pu.1能够直接结合在cmyb启动子+72 bp位点,从而负调控其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Pu.1可以通过调控cmyb的表达参与中性粒细胞的发育,为理解两者之间调控关系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大豆花药优势表达基因GmFLA22a调控雄性育性的功能研究
曹振林, 李金红, 周铭辉, 张曼婷, 王宁, 陈一飞, 李嘉欣, 祝青松, 宫雯珺, 杨绪晨, 方小龙, 和家贤, 李美娜
遗传    2024, 46 (4): 333-345.   DOI: 10.16288/j.yczz.24-030
摘要146)   HTML7)    PDF(pc) (2615KB)(110)    收藏

我国大豆对外依赖度高,加速提高大豆产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利用杂种优势是大幅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基于隐性核不育基因开发的智能雄性不育系统,为快速利用大豆杂种优势提供了可能。但是,大豆雄性不育基因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大豆花器官转录组数据,筛选到在大豆早期花药中优势表达基因GmFLA22a,编码含有FAS1结构域的成束状阿拉伯半乳糖蛋白,亚细胞定位表明其可能在内质网中发挥功能。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Gmfla22a突变体,突变体植株在营养生长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在生殖生长阶段表现为结实率显著降低。Gmfla22a突变体花粉活力和花粉萌发率均无明显异常,组织切片并染色观察发现,突变体植株花药室壁增厚,花粉粒释放延迟、不完全,这可能是导致Gmfla22a结实率降低的原因。综上,本研究初步揭示GmFLA22a可能参与调控大豆雄性育性,为深入揭示其分子功能提供重要遗传材料,同时为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糜子GRF转录因子全基因组鉴定及在茎分生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韦恒, 刘天鹏, 何继红, 董孔军, 任瑞玉, 张磊, 李亚伟, 郝子义, 杨天育
遗传    2024, 46 (3): 242-255.   DOI: 10.16288/j.yczz.23-210
摘要132)   HTML5)    PDF(pc) (2236KB)(71)    收藏

为了解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 GRF (growth-regulating factor)基因家族成员全基因组信息及其在营养生长阶段分生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和转录组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糜子GRF基因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关系、顺式作用元件及其在营养器官茎分生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糜子GRF基因家族包含21个成员,家族成员含有1~4个内含子和2~5个外显子,编码蛋白长度为224~618个氨基酸,等电点为4.93~9.69;PmGRF基因不均等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除PmGRF13定位于细胞核和叶绿体外,其余均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糜子21个GRF基因分为4个亚族(A、B、C和D)。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在糜子GRF基因上游2000 bp序列中,普遍存在数目不等、种类不同的参与光响应、激素响应、干旱诱导、低温和其他环境胁迫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对糜子高秆品种陇糜12号和矮秆品种张778拔节期节间和节部分生组织分别取样进行转录组测序及qRT-PCR分析,结果发现:PmGRF3PmGRF12在矮秆品种张778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高秆品种陇糜12号,而PmGRF4PmGRF16PmGRF21的表达特征与之相反;PmGRF2PmGRF5在张778节间分生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陇糜12号,其余GRF基因不表达或差异表达不显著,表明PmGRF2PmGRF3PmGRF4PmGRF5PmGRF12PmGRF16PmGRF21等7个基因与糜子株高的形成相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TPI缺乏症斑马鱼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孙飘, 李颖, 刘帆, 王璐
遗传    2024, 46 (3): 232-241.   DOI: 10.16288/j.yczz.23-316
摘要155)   HTML15)    PDF(pc) (2390KB)(96)    收藏

磷酸丙糖异构酶缺乏症(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 deficiency,TPI DF)是一种严重的多系统退行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和易感染,患者多于起病5年内死亡。目前尚不清楚TPI DF的具体发病机制,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TPI DF患者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TPI1E105D,构建了表达人源性TPI1E105D(hTPI1E105D)的转基因斑马鱼(Danio rerio)模型[Tg(Ubi:TPI1E105D-eGFP)]。功能分析表明,过表达TPI1E105D影响红系及髓系细胞发育、导致神经以及肌肉发育异常。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磷酸丙糖异构酶缺乏症的斑马鱼疾病模型,并能够复现TPI DF患者的大部分临床表型,该模型为后续研究TPI DF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提供了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LRRC15影响A549细胞自噬的作用研究
王棋文, 贾燕玲, 李盼, 余国营
遗传    2024, 46 (5): 398-407.   DOI: 10.16288/j.yczz.23-299
摘要134)   HTML7)    PDF(pc) (1696KB)(72)    收藏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致病原因不明、进行性、慢性不可逆的间质性肺疾病。为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1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15,LRRC15)在IPF的作用及调节机制,本研究构建了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和A549细胞损伤模型,检测了LRRC15的表达变化。转染siLRRC15后分别采用MTT、GFP-RFP-LC3双荧光标记系统和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了细胞活性和自噬的变化。结果表明:BLM处理后,小鼠肺组织和A549细胞中LRRC15表达显著上调;将设计和合成的siLRRC15转入A549细胞,LRRC15的表达极显著降低,可以部分恢复BLM引起的细胞损伤;BLM处理A549细胞后,LC3-II和P62蛋白呈现上升的趋势;GFP-RFP-LC3双荧光标记检测发现,BLM处理后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多;进一步用siLRRC15处理A549细胞后发现,自噬关键蛋白LC3-II、ATG5、ATG7的表达增加,P62蛋白表达下调,自噬流的强度增加。以上研究结果说明LRRC15是IPF中上皮细胞损伤的指示剂,可能通过调节自噬参与纤维化过程中的调节,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IPF的机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基于Y-SNP和Y-STR揭示汉族人群父系遗传关系
朱信, 金鑫, 刘俊, 杨澜, 邹丽馨, 李彩霞, 黄江, 江丽
遗传    2024, 46 (2): 149-167.   DOI: 10.16288/j.yczz.23-260
摘要248)   HTML34)    PDF(pc) (1886KB)(187)    收藏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汉族人群的起源、迁徙、融合等遗传历史,以及局部地区汉族人群的父系遗传关系,鲜有全局视角下的汉族人群父系遗传结构研究。本研究检测了362份青海、四川和辽宁的汉族无关男性样本,整合已发表文献相关数据,最终获得了国内15个省份16个汉族人群1830人份样本,覆盖89个Y-SNP、16个Y-STR的数据。通过统计Y-SNP单倍群频率、Y-STR单倍型多样性,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系统发育树、单倍型网络等分析,综合Y-SNP和Y-STR两个反映不同时间尺度的遗传标记,研究不同地区汉族人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汉族人群与其周边少数民族的遗传关系。单倍群频率统计结果显示单倍群O-M175是汉族人群主体单倍群(青海汉族60.53%~广东汉族92.7%),其下游亚单倍群呈现地域差异化分布。单倍群O2-M122高频分布于各地汉族,总体分布趋势北高南低;单倍群O1b-M268分布频率由南向北递减,尤其在岭南地区汉族人群中分布显著;单倍群O1a-M119在中部汉族人群中分布频率较高。汉族人群遗传结构研究表明,其主要分为北部、中部及南部三个聚类簇,其中青海汉族与其他地区汉族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在合并少数民族的遗传关系研究中,汉族人群彼此之间遗传关系更紧密,但北部汉族与回族遗传关系更近,而南部汉族则与仡佬族、黎族遗传关系更近。总之,本文基于89个Y-SNP和16个Y-STR,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汉族人群的单倍群分布、遗传亚结构及其与周边少数民族的遗传关系,为群体遗传学、法医遗传学补充理论依据,为Y染色体的法医学应用提供数据支撑。Y-SNP单倍群结合Y-STR单倍型对于分析汉族人群遗传亚结构以及法医学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甜瓜HDM基因家族鉴定及特性分析
张治, 张婧, 张瑾, 哈斯阿古拉, 郝金凤
遗传    2024, 46 (2): 168-180.   DOI: 10.16288/j.yczz.23-226
摘要537)   HTML17)    PDF(pc) (3027KB)(378)    收藏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histone demethylase,HDM)是生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甜瓜(Cucumis melo L.) HDM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通过转录组数据检测了其成员在甜瓜组织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在甜瓜基因组中鉴定得到了20个CmHDM基因,在各条染色体上非均匀分布;其成员可以分成LSD1和JmjC两大类,而JmjC类群又可划分为5个亚群,各类群成员数量不等;种内和种间的共线性关系显示,甜瓜HDM基因仅存在一对片段重复,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HDM基因共线性区域较多,亲缘关系较近;各成员所含保守结构域数量不等,且外显子和内含子在数量上有所差异;在启动子区域存在多种与激素和环境信号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特性分析显示各基因成员在甜瓜雄花、雌花、根、茎、叶、子房和成熟果实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HDM基因的潜在功能以及它们在参与调节甜瓜生长发育和环境自适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六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麦杂交后代中染色体遗传与结构变异鉴定
杨漫宇, 姚方杰, 杨足君, 杨恩年
遗传    2024, 46 (1): 63-77.   DOI: 10.16288/j.yczz.23-212
摘要227)   HTML10)    PDF(pc) (1842KB)(173)    收藏

六倍体小黑麦是普通小麦品种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可以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六倍体小黑麦为供体向普通小麦转移黑麦染色质,以探明六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麦杂交、回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特性,为小黑麦种质材料的后续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以六倍体小黑麦16引171为母本,六倍体小麦川麦62为父本配制杂交及回交组合,利用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技术(non-denaturing 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ND-FISH)对F1、BC1F1和BC1F2植株进行细胞学跟踪鉴定。结果表明,杂种F1回交结实率为2.61%;BC1F1植株2R染色体传递频率最高;BC1F2植株中黑麦染色体在后代的传递率为6R>4R>2R,小麦背景中5B-7B相互易位染色体在BC1F2植株中表现出严重偏分离。在BC1F1和BC1F2植株中观察到24种结构变异染色体,包括染色体片段、等臂易位染色体、易位染色体以及双着丝粒染色体,且部分BC1F2植株的种子表现粒长和千粒重均优于六倍体小麦亲本川麦62。因此,在利用六倍体小黑麦作为桥梁向普通小麦导入黑麦遗传物质时,应尽量采取多次回交的方式,使D组染色体迅速恢复,保证后代育性的恢复,同时关注染色体结构变异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PTBP1通过调控FGFR2的可变剪接促进肝癌的发展
陈昱颖, 张倩, 桂梦会, 冯岚, 曹鹏博, 周钢桥
遗传    2024, 46 (1): 46-62.   DOI: 10.16288/j.yczz.23-224
摘要273)   HTML7)    PDF(pc) (3107KB)(158)    收藏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是一种早期无明显症状、易发生转移、存活率低的恶性肿瘤。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 (polypyrimidine tract binding protein 1,PTBP1)是一种重要的RNA结合蛋白,可诱导促癌剪接事件的发生。虽然PTBP1在肝癌细胞中的促癌功能已被证实,但是其介导的促癌可变剪接事件及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完全解析。本文利用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发现与PTBP1结合的蛋白复合体显著富集于编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的基因可变剪接调控过程。通过RNA免疫共沉淀和定量PCR实验,证实PTBP1可显著下调肝癌细胞中FGFR2-IIIb异构体的水平,上调FGFR2-IIIc异构体的水平,促进FGFR2-IIIbFGFR2-IIIc的异构体转换。随后,通过CCK-8、transwell和平板克隆实验,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Huh7中评价了FGFR2-IIIbFGFR2-IIIc的肿瘤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FGFR2-IIIb发挥抑癌功能,而FGFR2-IIIc发挥促癌功能。机制研究证实,FGFR2-IIIbFGFR2-IIIc异构体的转换显著促进肝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及FGFR下游ERK和AKT信号通路的活化。本研究揭示了PTBP1促进肝癌进展的分子调控机制,为肝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宁乡猪皮下脂肪与肌内脂肪组织转录组差异分析
王芳, 张跃博, 蒋谦, 印遇龙, 谭碧娥, 陈家顺
遗传    2023, 45 (12): 1147-1157.   DOI: 10.16288/j.yczz.23-131
摘要451)   HTML20)    PDF(pc) (897KB)(216)    收藏

为了比较分析宁乡猪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fat,SAF)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组织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本文利用RNA-seq技术鉴定和分析宁乡猪SAF和IMF组织中差异基因表达谱。选取6头250日龄健康状况良好、种内个体体重相近(约85 kg)的雄性宁乡猪为实验材料,采集SAF与IMF组织样品。通过对两个脂肪组织转录组测序并进行GO (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及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与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为验证测序数据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随机选取6个差异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宁乡猪SAF和IMF组织中有2406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1422个基因表达上调,984个基因表达下调。通过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通过参与类固醇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及自噬途径等与脂质代谢相关途径,调控宁乡猪SAF和IMF的沉积。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脂质结合、脂肪酸代谢过程、甘油酯代谢过程、脂类生物合成等与脂质代谢相关的生物学过程。qRT-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通过对宁乡猪SAF与IMF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TCAPNR4A1ACACALPLELOVL6DGAT1PRKAA1ATG101TP53INP2FDFT1ACOX1SCD等基因与脂质代谢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在宁乡猪SAF与IMF组织中脂肪沉积和代谢过程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对进一步研究宁乡猪脂肪沉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丝状真菌Podospora anserina AA11家族裂解多糖单加氧酶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
杜文珍, 李元敬, 吴佳玲, 陈思羽, 姜亮, 刘刚, 谢宁
遗传    2023, 45 (12): 1128-1146.   DOI: 10.16288/j.yczz.23-223
摘要172)   HTML11)    PDF(pc) (2305KB)(148)    收藏

辅助活性蛋白家族(auxiliary activity family,AA family)中的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 LPMO)能催化纤维素、几丁质和淀粉等多种难降解碳水化合物的氧化解聚。尽管目前对LPMO的酶学研究较多,但对LPMO基因失活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方法定点敲除丝状真菌Podospora anserina中AA11家族的5个LPMO基因PaLPMO11A (Pa_4_4790)、PaLPMO11B (Pa_1_5310)、PaLPMO11C (Pa_2_7840)、PaLPMO11D (Pa_2_8610)和PaLPMO11E (Pa_3_9420),分别构建了单突变体ΔPaLPMO11A (ΔA)、ΔPaLPMO11B (ΔB)、ΔPaLPMO11C (ΔC)、ΔPaLPMO11D (ΔD)和ΔPaLPMO11E (ΔE),然后通过遗传杂交构建所有多基因突变体。通过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的表型分析、DAB和NBT染色以及纤维素酶活测定分析野生型菌株与突变型菌株在生长速率、有性生殖、氧化应激和纤维素降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揭示LPMO11基因在P. anserina菌株的生长发育和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纤维素碳源上,ΔBΔCΔE、ΔAΔBΔCΔE、ΔAΔCΔDΔE和ΔAΔBΔCΔDΔE突变型菌株的有性生殖能力降低,其余突变型菌株的孢子萌发效率、生长速率和生殖能力几乎没有差异。PaLPMO11家族5个基因的同时缺失,会导致菌株利用各种碳源的能力明显降低、生长速率降低、孢子萌发率降低、子实体数减少、部分子实体发育异常、寿命缩短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显著下降,但仍有野生型45%以上的总纤维素酶活力。上述结果表明,LPMO11基因可能参与P. anserina的生长发育、有性生殖、衰老和纤维素降解过程。本研究为系统阐述丝状真菌P. anserina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hsa_circ_0007460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自噬和凋亡影响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的存活
章金怡, 何禹墨, 周晶雨, 翁术锋, 马慧霞, 林太玥, 徐颖
遗传    2023, 45 (11): 1039-1051.   DOI: 10.16288/j.yczz.23-160
摘要153)   HTML10)    PDF(pc) (1724KB)(106)    收藏

环状RNA (circular RNA, circRNA)是一类缺乏5′-帽子和3′-poly(A)尾巴的非编码RNA,可以参与多种人类疾病的生物学过程。然而,对其在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TB)中的诊断和功能价值却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研究hsa_circ_0007460是否能作为ATB患者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探。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CR,RT-qPCR)发现hsa_circ_0007460在32例ATB患者的外周血以及牛结核分枝杆菌的减毒株——BCG (bacillus Calmette-Guerin)感染的THP-1人源巨噬细胞中显著上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显示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AUC)为0.7474,灵敏度76.67%,特异度78.13%。通过RNase R消化和放线菌素D抑制实验证实hsa_circ_0007460相较于其线性mRNA更加稳定,提示其有作为ATB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CCK-8 (cell counting kit-8)、平板计数、免疫荧光等实验表明hsa_circ_0007460能调控巨噬细胞凋亡和自噬。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下游的miRNA和mRNA,构建了hsa_circ_0007460/hsa-miR-3127-5p/PATZ1轴。上述研究结果表明,hsa_circ_0007460在ATB患者外周血中显著上调,可以作为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且hsa_circ_0007460能促进巨噬细胞凋亡、抑制巨噬细胞自噬从而促进胞内BCG的存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社区获得性高毒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临床及病原学特征比较
叶静, 王媛, 熊璐颖, 肖永红
遗传    2023, 45 (11): 1052-1061.   DOI: 10.16288/j.yczz.23-167
摘要156)   HTML9)    PDF(pc) (655KB)(92)    收藏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造成侵袭性感染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报道,其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患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的社区人群,且容易发生全身迁徙性感染。本研究收集了本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377名,男性占65.8%,其中49.6%有DM。DM患者易发生眼部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治疗过程中更需要持续的局部脓肿引流,其中血糖控制差的患者继发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的比率更高。共获得HvKP菌株219株,K1/K2血清型占总数81.7%,K2型患者发生BSI的比率高于K1型。PCR检测结果表明,毒力基因(rmpAareokfuallSiroNmagAugewcaG)在K1/K2型菌株的携带率明显高于non-K1/K2型,ST23和ST65是最常见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分别属于K1及K2血清型。另外收集35株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其血清分型主要以非K1/K2型为主。HvKP的毒力基因携带率及黏性程度明显高于cKP,前者造成的原发性肝脓肿患者易出现多组织器官感染,但对除氨苄西林以外的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更高敏感性,经过有效的治疗,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好。本研究对社区获得性高毒肺炎克雷伯菌的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临床特征进行阐述,可对临床及科研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两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
杨鑫, 武永祥, 冷昱, 李佳宸, 王超杰, 袁义美, 王震, 张兰, 黎浩, 刘玮
遗传    2023, 45 (11): 1062-1073.   DOI: 10.16288/j.yczz.23-176
摘要154)   HTML1)    PDF(pc) (1744KB)(110)    收藏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其病原体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人际传播引发的SFTS聚集性疫情在国内外均有报道,人们重点关注了人际传播的感染途径,然而SFTS聚集性疫情和病毒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却未见报道。本文主要报道了2022~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发生的两起SFTS聚集性疫情,探讨了SFTSV出现人际传播感染的可能途径,并对SFTS聚集性疫情与病毒基因型进行了关联分析。通过4例确诊患者的病毒序列分析,发现两起聚集性疫情中的2组SFTSV分别聚集在隶属于不同基因型的两个分支。将本研究病毒序列与GenBank中获得的SFTS聚集性疫情报道过的病毒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发现人际传播病例报道的SFTSV涉及3种基因型,提示SFTS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可能和病毒基因型无明显关联。本研究表明血液接触感染可能是SFTS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揭示SFTS聚集性疫情的人际传播链提供了遗传学证据,为SFTS的人际传播防控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杭州地区2012~2018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朱云颖, 王媛, 肖婷婷, 嵇金如, 沈萍, 肖永红
遗传    2023, 45 (11): 1074-1084.   DOI: 10.16288/j.yczz.23-166
摘要126)   HTML3)    PDF(pc) (666KB)(76)    收藏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患者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因此明确MRSA耐药性和时空分布的多态性对于其感染的诊治和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收集本院162株MRSA菌株,将所有菌株根据标准区分为社区获得性(community-associated) MRSA (CA-MRSA)和医院获得性(hospital-associated) MRSA (HA-MRS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定MRSA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序列(staphylococcal chromosome cassette mec,SCCmec)、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基因多态性,以及杀白细胞毒素(Panton-Valentine leucocidin,PVL),分析了杭州地区不同年份(2012~2018年) MRSA菌株的分子特征。结果共发现16种ST型和30种spa型。ST型以ST5型为主(96/162,59.3%),spa分型以t311型为主(83/162,51.2%)。发现5种SCCmec分型,以SCCmec II型最为常见(101/162,61.7%),ST5-II-t311是本地区的第一优势MRSA克隆。2014~2018年,ST5型MRSA的患病率逐渐下降,而ST59型MRSA的患病率上升。同时,本研究检出家畜相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livestock-associat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LA-MRSA) ST398和ST9。PVL基因阳性MRSA菌株共28株(28/162,17.3%),最常见的PVL阳性克隆是ST59-IVa-t437。CA-MRSA与HA-MRSA相比,ST型为ST5的比例较低(9.1% vs 67.1%,P=0.000),ST59的比例较高(63.6% vs 11.4%,P=0.000),且CA-MRSA携带PVL阳性基因的可能性更高(36.4% vs 14.3%,P=0.028)。上述结果表明,MRSA的分子类型越来越多样化,ST5-II-t311是本地区MRSA的优势克隆,但在2014~ 2018年呈下降趋势,而社区相关性克隆菌株ST59型MRSA在2014~2018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的解脂亚罗酵母CA20高产赤藓糖醇机理及进化分析
夏凯, 刘芳美, 陈雨晴, 陈珊珊, 黄春莹, 赵学群, 沙如意, 黄俊
遗传    2023, 45 (10): 904-921.   DOI: 10.16288/j.yczz.23-139
摘要209)   HTML13)    PDF(pc) (2438KB)(99)    收藏

解脂亚罗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是赤藓糖醇生产中使用的主要菌种,复合诱变是选育优良菌株的常用方法。然而,诱变处理所引起的基因组变化尚待探索。本研究对前期获得的高产菌株CA20和原始菌株WT5进行基因组测序,并与已发布的8株解脂亚罗酵母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旨在探究菌株CA20高产赤藓糖醇的机理以及不同菌株的基因组进化关系。结果显示,菌株CA20基因组大小为20,420,510 bp,GC碱基含量为48.97%,编码6330个CDS和649个ncRNA,菌株CA20和其他8株菌高度同源,平均核苷酸同源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 99.50%,其中与菌株IBT 446和H222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比较基因组分析显示,CA20和其他8株菌共有5342个核心基因,而CA20特有的65个基因主要参与物质跨膜运输和蛋白质转运过程。CA20基因组中含有166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CAZymes)基因,远多于其他菌株(108~137个),包括特有的4个糖苷水解酶类(glycoside hydrolases,GHs)、2个糖基转移酶类(glycosyltransferases,GTs)和13个碳水化合物酯酶类(carbohydrate esterases,CEs)。除转醛酶TAL1外,赤藓糖醇代谢途径有关酶在不同菌株中高度保守。此外,菌株CA20的赤藓糖醇产量和产率为190.97 g/L和1.33 g/L/h,显著高于WT5的128.61 g/L和0.92 g/L/h (P<0.001)。相比于WT5,CA20中5个基因发生移码变异,15个基因存在非同义突变位点,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裂、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及稳态维持等过程。以上结果表明,解脂亚罗酵母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保守;生存环境不同是导致菌株间基因组差异的重要因素;基因组中CAZymes数量的差异是不同菌株间性能差异的原因之一;菌株CA20高产赤藓糖醇与其细胞结构及内环境稳定性的提升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赤藓糖醇高产菌株的定向选育提供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基于机器学习的猪生长性状基因组预测
陈栋, 王书杰, 赵真坚, 姬祥, 申琦, 余杨, 崔晟頔, 王俊戈, 陈子旸, 王金勇, 郭宗义, 吴平先, 唐国庆
遗传    2023, 45 (10): 922-932.   DOI: 10.16288/j.yczz.23-120
摘要382)   HTML31)    PDF(pc) (2303KB)(353)    收藏

为了比较自动机器学习下不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部分猪生长性状与全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GEBV)的性能,并寻找适合的机器学习模型,以优化生猪育种的全基因组评估方法,本研究利用来自多个公司9968头猪的基因组信息、系谱矩阵、固定效应及表型信息通过自动机器学习方法获取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梯度提升机(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GBM)和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4种机器学习最佳模型。采用10折交叉验证分别对猪达100 kg校正背膘(correcting backfat to 100 kg,B100)、达115 kg校正背膘(correcting backfat to 115 kg,B115)、达100 kg校正日龄(correcting days to 100 kg,D100)、达115 kg校正日龄(correcting days to 100 kg,D115)的GEBV及其表型进行预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应用于猪基因组评估的性能。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模型对GEBV的估计准确性高于性状表型;在GEBV预测中,GBM在B100、B115、D100、D115的预测准确性分别为0.683、0.710、0.866、0.871,略高于其他方法;在表型预测中,对猪B100、B115、D100、D115预测性能最好的模型依次为GBM(0.547)、DL(0.547)、XGB(0.672、0.670);在模型训练所需时间上,RF远高于其他3种模型,GBM与DL居中,XGB所需时间最少。综上所述,通过自动机器学习获取的机器学习模型对GEBV预测的准确性高于表型;GBM模型总体上表现出最高的预测准确性与较短训练时间;XGB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训练准确性较高的预测模型;RF模型的训练时间远超其他3种模型,且准确性不足,不适用猪生长性状表型与GEBV预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水稻qGL3.4调控籽粒大小与株型
郑镇武, 赵宏源, 梁晓娅, 王一珺, 王驰航, 巩高洋, 黄金燕, 张桂权, 王少奎, 刘祖培
遗传    2023, 45 (9): 835-844.   DOI: 10.16288/j.yczz.23-064
摘要402)   HTML11)    PDF(pc) (1543KB)(348)    收藏

籽粒大小与株型对水稻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其相关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对培育高产水稻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从以短舌野生稻为供体、华粳籼74 (HJX74)为受体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SSSLs)中鉴定到一个新的调控籽粒大小与株型的QTL位点qGL3.4。与对照HJX74相比,近等基因系NIL-qGL3.4的粒长、粒宽、千粒重、穗长、穗粒数、一次枝梗数、单株产量与株高显著增加,而NIL-qGL3.4的分蘖数和二级枝梗数与HJX74对应值无显著差异。通过图位克隆,将qGL3.4定位在第3号染色体239.18 kb区间内。细胞学分析表明,NIL-qGL3.4通过调节颖壳细胞的生长进而调控籽粒的大小。分子机理研究表明,qGL3.4可能通过调控籽粒大小相关基因EXPANSINsGS3GL3.1PGL1GL7OsSPL13GS5的表达进而调控籽粒大小。本研究可能为高产与理想株型的水稻培育提供新的靶标位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OsGA3ox通过合成不同活性GA调控水稻育性及株高
郝小花, 胡爽, 赵丹, 田连福, 谢子靖, 吴莎, 胡文俐, 雷晗, 李东屏
遗传    2023, 45 (9): 845-855.   DOI: 10.16288/j.yczz.23-058
摘要375)   HTML15)    PDF(pc) (1213KB)(282)    收藏

赤霉素(gibberellin,GA)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参与调控植物多种生长发育过程。GA生物合成通路已基本阐明,其中赤霉素3β羟化酶(gibberellin 3β-hydroxylase,GA3ox)是多种活性GA合成的关键酶。水稻中有2个GA3ox基因(OsGA3ox1OsGA3ox2),其生理功能虽有初步研究,但它们在合成活性GA调控水稻发育过程中是如何分工协作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技术获得基因编辑突变体ga3ox1ga3ox2,发现ga3ox1花粉育性显著下降,而ga3ox2株高显著变矮,表明OsGA3ox1是花粉正常发育必需的,而OsGA3ox2是茎叶伸长必需的。组织表达分析表明,OsGA3ox1主要在未开的花中表达,OsGA3ox2主要在未伸长的叶中表达。进一步对野生型(WT)和两个ga3ox突变体未开的花、未伸长的叶及根中的GA进行检测分析,发现OsGA3ox1在花中催化GA9形成GA7与花粉育性密切相关;OsGA3ox2在未伸长的叶中催化GA20形成GA1调控株高;OsGA3ox1在根中催化GA19形成GA20,调控GA3的生成。总之,OsGA3ox1OsGA3ox2响应发育信号,在不同组织分工协作合成内源GA,调控水稻生长和发育。本研究为阐明OsGA3ox1和OsGA3ox2在GA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以及深入理解OsGA3ox的功能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AFF4在人类HEL细胞中广泛地影响RNA聚合酶II的停滞释放
杨子玫, 张格, 魏刚, 经莉莉, 于明
遗传    2023, 45 (8): 658-668.   DOI: 10.16288/j.yczz.23-143
摘要232)   HTML2228)    PDF(pc) (1660KB)(80)    收藏

在转录延伸过程中,P-TEFb激酶(由激酶CDK9和Cyclin T1组成的二聚体)是释放停滞的Pol II这一步的关键调节因子。在人类细胞中,它可参与形成三个更大的复合体,即超级延伸复合体(super elongation complex,SEC)、BRD4/P-TEFb和7SK snRNP,其活性在前两者中不被抑制,而在后者中被抑制。除P-TEFb外,SEC还含有AFF1或4、AF9或ENL、ELL1、2或3,EAF1或2等无酶活亚基,这些亚基被认为可通过P-TEFb影响转录延伸。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和其他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均已表明AFF1、AF9和ENL亚基均可调控转录启始,但尚不清楚AFF4是否具有相似的功能。在调控基因表达的选择性方面,近期有研究表明BRD4/P-TEFb在人类结直肠腺癌细胞DLD-1中主要负责除热激基因以外的其他基因的停滞释放,而SEC负责热激基因的停滞释放。为了深入理解AFF4的功能,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在人类红系白血病细胞HEL中敲低了AFF4,发现RNA聚合酶II (Pol II)的羧基端重复区(C-terminal domain,CTD)内第二个丝氨酸(Serine 2,Ser-2)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利用RNA-seq和CUT&Tag确定了AFF4的直接靶基因,利用ChIP-seq和PRO-seq发现AFF4对转录启始的影响不明确、对Pol II的停滞释放的调控不局限于热激基因,利用ChIP-qPCR发现AFF4缺失降低了P-TEFb的染色质结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AFF4对Pol II的停滞释放的调控可能具有一定的细胞类型特异性,即在一些细胞内仅调控热激基因的停滞释放,而在另一些细胞中调控的对象却不仅限于热激基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数据驱动的人体正常和癌症组织中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PI-AP)相关基因表达谱的综合分析
孔维泽, 柳艺石, 高晓冬, 藤田盛久
遗传    2023, 45 (8): 669-683.   DOI: 10.16288/j.yczz.23-043
摘要261)   HTML214)    PDF(pc) (6964KB)(227)    收藏

人体细胞中含有超过146种GPI锚定蛋白(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protein, GPI-AP),包括受体、配体、粘附分子和酶等。这些蛋白通过GPI锚定在细胞膜表面的脂筏中,发挥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目前,已经对GPI锚定蛋白的生物合成开展了大量研究,其中GPI-AP的生物合成包括至少20步反应,已鉴定出超过40个GPI-AP合成相关基因,但是仍缺乏对于GPI-AP相关基因在正常组织与癌症组织中表达调控的研究。本研究利用来自于TCGA数据库和GTEx portal的基因表达数据,同时结合使用GlycoMaple糖基化通路分析工具,对正常组织与癌症组织中参与GPI-AP合成和编码GPI-AP的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在早期胶质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胰腺癌、睾丸生殖细胞癌、原发性皮肤黑色素瘤和转移性皮肤黑色素瘤中,参与GPI-AP合成的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PIGY在这6种癌症中表达量均有上升。此外,GPI锚定蛋白编码基因CD14在这6种癌症中的表达量上升。GPI锚定蛋白编码基因GAS1GPC2GPC4仅在早期胶质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量上升,说明部分GPI锚定蛋白如GAS1等可以作为早期胶质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为GPI-AP相关基因在正常组织与癌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提供了新的见解,为GPI-AP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巨噬细胞相关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和肿瘤微环境的分析
孙清玙, 周阳, 杜丽娟, 张梦珂, 王家乐, 任媛媛, 刘芳
遗传    2023, 45 (8): 684-699.   DOI: 10.16288/j.yczz.23-077
摘要375)   HTML7)    PDF(pc) (3212KB)(327)    收藏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其预后和药物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化差异。因此,了解肺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巨噬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和异质性,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关键细胞之一,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复杂的作用。为了阐明NSCLC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相关基因在肺癌中的发生机制,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单因素COX回归、LASSO回归、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与预后最相关的11个基因(FCRLALDHALMOD3MAP3K8NT5EPDGFBS100PSFXN1TDRD1TFAP2ATUBB6)。计算风险评分(risk score,RS),根据RS中位数将所有样本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并采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验证RS及11个基因与巨噬细胞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风险评分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预测,还可评估患者的免疫浸润状态,为后续肿瘤免疫治疗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铁皮石斛WOX家族基因在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分析
陈凯, 王灏, 陈燚婷, 符可, 韩之刚, 李聪, 斯金平, 陈东红
遗传    2023, 45 (8): 700-714.   DOI: 10.16288/j.yczz.22-392
摘要461)   HTML12)    PDF(pc) (1524KB)(371)    收藏

WUSCHEL-Related Homeobox (WOX)家族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干细胞维持和器官形态建成等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兰科珍稀名贵中药植物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具有独特的附生生活方式和生长发育特性,对其WOX家族基因功能探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铁皮石斛发育的保守性和特异性。本研究对铁皮石斛WOX家族基因(DcWOX)进行了系统进化、组织表达模式、异源表达功能检测等分析。结果显示,铁皮石斛WOX家族基因可分为3个进化支,具有显著差异的组织表达谱;在转基因拟南芥中,DcWOX4过表达导致植株显著矮小,叶缘羽状深裂,花期推迟2周;DcWOX9过表达导致植株矮化,叶缘锯齿状,开花推迟1周,强表型植株雌雄蕊均不育;DcWOX11过表达导致叶缘向下卷曲;DcWOX4/9/11过表达拟南芥叶片形态建成异常与TCP家族基因和CUC家族基因的下调以及KNOX家族基因的上调有关;花期推迟与FTSOC1CO等早花基因的下调有关。因此,本研究表明铁皮石斛WOX家族基因在调控植株形态建成、叶发育、开花时间和育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进一步拓展了对WOX家族基因的功能了解,为深入探讨兰科植物进化与发育的保守性和独特性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E2F家族转录因子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李飞飞, 王韵, 顾冀海, 张玉明, 柳峰松, 倪志华
遗传    2023, 45 (7): 580-592.   DOI: 10.16288/j.yczz.23-029
摘要621)   HTML16)    PDF(pc) (4012KB)(362)    收藏

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转录因子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作为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E2F在细胞增殖与调控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E2F家族转录因子在肿瘤发生进程中的表达规律、基因功能和分子互作等关键信息尚不清晰。基于此,本研究对TCGA数据库中我国10种高发肿瘤的转录组测序数据、突变数据和蛋白质互作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探究E2F家族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构、功能、突变和系统发生特征。结果显示,E2F家族转录因子中的E2F1E2F7基因在多种肿瘤样本中规律性上调表达,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细胞衰老等信号通路;其中,E2F1作为重要的调控因子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最多。值得指出的是,E2F家族转录因子的基因突变类型在肿瘤类型和患者性别中均存在差异,基因扩增占比最大。系统发生分析显示,E2F家族转录因子的结构在包括果蝇、线虫和人类在内41个物种中保守,并且它们在物种演化过程中表现出基因扩张倾向。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E2F家族转录因子在我国高发肿瘤中的表达规律、突变特征和演化规律,提示E2F家族转录因子是相关肿瘤疾病的新型分子诊断标志物,为抗肿瘤靶向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利用单转录本表达Cas9和sgRNA条件性编辑果蝇基因组
王秉政, 张超, 张佳丽, 孙锦
遗传    2023, 45 (7): 593-601.   DOI: 10.16288/j.yczz.23-099
摘要237)   HTML14)    PDF(pc) (795KB)(185)    收藏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系统具有高效、简单、易编辑等特性,在基因工程方面具有巨大潜能。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基因功能研究中,CRISPR/Cas9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利用传统的CRISPR/Cas9系统编辑果蝇基因时,Cas9与sgRNA表达元件往往分别存在于不同果蝇中,需要通过复杂的遗传杂交过程将Cas9与sgRNA整合到一个个体中,操作周期长且较为复杂。本研究在CRISPR/Cas9系统基础上引入tRNA-sgRNA系统和triplex元件,利用triplex元件连接Cas9和tRNA-sgRNA基因,稳定单转录本切割后Cas9 mRNA的末端,实现一个转录本可以同时表达Cas9蛋白和sgRNA,通过一次杂交即可得到相应表型的后代,简化了遗传操作过程。本研究利用这一新的条件性基因编辑系统,分别对果蝇眼部white(w)基因和翅成虫盘broad(br)基因进行条件性敲除,观察到与预期相符的对应表型。因此,该条件性基因编辑系统在高效性、可扩展性和易操作性等方面是对现有CRISPR/Cas9系统进行的重大改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秦川牛保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马钧, 樊安平, 王武生, 张金川, 江晓军, 马瑞军, 贾社强, 刘飞, 雷初朝, 黄永震
遗传    2023, 45 (7): 602-616.   DOI: 10.16288/j.yczz.23-115
摘要522)   HTML16)    PDF(pc) (1469KB)(582)    收藏

在畜禽资源保护中,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是决定保种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检测100头秦川牛(30头公牛、70头母牛)的基因组变异,通过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分布特征、亲缘关系和家系结构,对秦川牛的保种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显示,100头秦川牛共检测到20,968,017个高质量SNPs位点,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91±0.12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79±0.131,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275±0.13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79±0.131,表明秦川保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秦川牛保种群体平均状态同源(identity by state,IBS)遗传距离为0.243±0.020,其中公牛为0.242±0.021,亲缘关系G矩阵结果与IBS距离矩阵结果一致,均显示秦川牛保种群部分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近。100头秦川牛个体共检测到8258个基因组ROH,ROH总长度为9.64 GB,平均ROH长度为1.167±1.203 Mb,69.35%的ROH是长度为0.5~1 Mb的短ROH。个体平均ROH总长度为96.40 Mb。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39±0.039,其中30头秦川公牛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44±0.035,表明部分公牛个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积累。进化树结果显示,秦川牛保种群所测个体可分为8个家系,包括7个含公牛家系和1个不含公牛家系。本研究表明,秦川牛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未出现较大程度近交积累,但部分个体间存在近交风险,应强化选配以确保秦川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金鱼草RADIALIS-like 1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李菲菲, 郝燕敏, 崔敏龙, 朴春兰
遗传    2023, 45 (6): 526-535.   DOI: 10.16288/j.yczz.23-057
摘要277)   HTML6)    PDF(pc) (1028KB)(252)    收藏

MYB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其中R3-MYB转录因子RADIALIS (RAD)在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花发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金鱼草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1个与RAD结构相似的R3-MYB基因,将其命名为AmRADIALIS-like 1(AmRADL1)。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基因功能,利用qRT-PCR分析AmRADL1在野生型金鱼草不同组织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对过表达AmRADL1的转基因金鱼草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染色分析。结果表明,AmRADL1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306 bp,编码101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SANT结构域,C末端含有CREB motif,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SlFSM1同源性较高。qRT-PCR结果表明,AmRADL1在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中表达量较高;进一步分析其在不同花器官中的表达量差异,发现AmRADL1在心皮中表达最高。转基因金鱼草植株的组织学染色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的心皮细胞大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心皮中胎座区域变小,细胞数目减少。综上所述,AmRADL1可能参与调控心皮发育,但在心皮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TRIP13基因新突变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阻滞为特征的女性不孕
吕香江, 郭静, 林戈
遗传    2023, 45 (6): 514-525.   DOI: 10.16288/j.yczz.23-022
摘要338)   HTML8)    PDF(pc) (1814KB)(289)    收藏

卵母细胞成熟阻滞(oocyte maturation arrest,OMA)是指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而导致的卵母细胞成熟障碍的一种罕见的临床现象,也是女性原发性不孕的原因之一。这类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促排卵后无法获得成熟卵子,并且未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后仍不能成熟。迄今研究发现PATL2TUBB8TRIP13基因突变与OMA有关,但是有关OMA的遗传学分子因素及机制研究仍不完整。本研究通过收集临床上辅助生殖助孕过程中35名反复出现OMA的原发不孕女性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对疑似致病突变进行验证及家系共分离分析,发现先证者1的TRIP13基因9号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c.859A>G,突变导致对应编码的287位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p.Ile287Val);先证者2的TRIP13基因1号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c.77A>G,突变导致对应编码的26位的氨基酸由组氨酸突变为精氨酸(p.His26Arg);先证者3的TRIP13基因的4号和12号外显子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409G>A和c.1150A>G,c.409G>A突变导致对应编码的137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p.Asp137Asn),c.1150A>G突变导致对应编码的384位的氨基酸由丝氨酸突变为甘氨酸(p.Ser384Gly),三名患者所携带的突变均引起TRIP13基因编码的TRIP13蛋白发生错义突变。其中3个突变位点在国内外尚未有文献报道。此外,通过在HeLa细胞中分别转染四个突变质粒,并进行体外免疫印记实验和细胞增殖实验,发现这些突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TRIP13蛋白表达的增加以及细胞增殖速率异常。本文总结了既往研究报道的TRIP13基因突变位点,丰富了TRIP13致病基因突变谱,为进一步研究TRIP13基因导致OMA的致病机制及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